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成功救治84岁突发脑梗的朱奶奶,为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创造了范例。
事情要从5天前说起。朱奶奶的女儿通过家里监控,发现画面里只有母亲的双腿静止在地面,长时间不见丝毫活动。她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赶忙回家并拨打120。朱奶奶被紧急送到通州区人民医院时,已神志昏迷、四肢瘫痪、眼球凝视,呈现典型的脑卒中症状。急救团队早已收到120预警信息,严阵以待。

经检查评估,朱奶奶病情危重。她四肢肌张力高,肌力完全丧失(0级),NIHSS评分高达20分(正常为0分)。颅脑CTA检查更是传来坏消息:关键的基底动脉和左侧大脑中动脉均发生闭塞。蒋海飞医生介绍,这两条血管是颅内主干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致死致残率极高。血管内介入取栓是有效救治手段,但术前必须精准区分急性还是慢性闭塞,慢性闭塞若强行开通,会有灾难性出血风险。
凭借专业功底和临床经验,蒋海飞团队决定先做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性质。造影结果带来转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属慢性病变,周围血管形成良好代偿供血,可暂不处理;真正威胁生命的是新发的基底动脉闭塞。基底动脉为脑干等生命中枢供血,闭塞情况凶险,必须尽快开通。
然而,为84岁且有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多种基础疾病的朱奶奶实施颅内取栓手术,风险巨大。面对风险,家属基于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医护团队的信任,签署了手术同意书。

手术室大门关闭20分钟后,好消息传来:一段暗红色血栓被成功取出,基底动脉血流瞬间恢复通畅。手术效果显著:术后朱奶奶原本瘫痪的肢体肌力迅速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5级),手脚活动自如,NIHSS评分降至0分。朱奶奶的女儿高兴地说:“现在我妈妈恢复得特别好,和生病前一样,每天都能下地活动了。”
蒋海飞医生复盘时强调,急性脑梗救治中,“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朱奶奶能有理想预后,得益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早期发现预警,家属借助监控及时察觉异常并呼叫急救,为抢救争取了时间;二是家属的信任与决断,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迅速同意手术,没有耽误治疗;三是医院团队的“稳准快”,通州区人民医院在急性大血管闭塞介入取栓领域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手术操作精准,各环节紧密配合。
目前,朱奶奶已康复出院,回归正常生活。这次成功救治,体现了现代医学技术在高龄危重患者治疗上的进步,也再次证明早期识别、快速响应、医患同心对于战胜脑卒中的重要性。通州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凭借精湛医术和担当,守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陆文 陆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