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7日南通讯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与新机遇。为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和平桥街道颐和社区党委围绕“党建引领为核心、资源整合为支撑、群众自治为基础”的目标,打造“颐呼有应”网格工作机制,不断织密“精网微格”,努力实现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到众人搭台的生动实践。
“颐”声号召,党建引领有响应
颐和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把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在网格。一方面,社区党委以高位统筹强化四级组织架构,联合共建单位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开展区域党建联席会议,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各方职责与任务,凝聚起强大的党建合力。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建强载体,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辖区党支部、在职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下沉至各个网格。他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四联”活动,通过搭建“颐月谈”网格党群协商议事平台,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居民排忧解难,搭建起“连心桥”。同时,社区党委注重示范带动效应,成立“颐”起学初心学堂,通过“大党委”成员单位党员讲党课、网格党支部认领“红网一件事”项目,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职责使命担当。此外,社区党委还设立红色先锋岗,评选在环境整治、困难帮扶工作中的服务之星,鼓励党员勇挑重担、争当先锋。
“颐”起联动,多元参与有策应
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同配合,颐和社区将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的服务落脚在网格。部门认领,精准破解民生堵点。由社区党委牵头,网格员常态化收集居民诉求,建立“问题清单”,依托部门联管进格行动,邀请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门联管员担任“治理顾问”,实现“网格吹哨 部门报到”,今年已成功协调居民烦心事10余件。志愿协同,激活社区服务动能。社区党委凝聚社会组织、挂钩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建立“志愿协同”机制。挂钩部门联合物业开展“安全巡查”行动,整改多处安全隐患;辖区单位在网格内开展反诈宣传、慰问活动、家电维修志愿服务多场,形成“需求导向、多方联动”的服务格局。物管合伙,提升物业服务质效。推动社区与物业公司开展“物管合伙”行动,物业公司开展“365暖心活动”,秉持着“24小时服务,从不拒绝”的原则,提供24小时应急维修等特色服务,获得居民高度认可,物业费收取率达95%以上。
“颐”同服务,家园治理有回应
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颐和社区将居民群众的自身力量凝聚在网格。以“网事大家说”与“楼幢云客厅”为载体,搭建“双线民意直通车”。网格员每日收集居民问题意见,积极上报并闭环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通过持续解决停车难、管道堵塞等民生小事,不断提升居民对社区工作的信任度。通过居民推荐、活动挖掘等方式,建立网格“能人资源库”,涵盖水电维修、矛盾调解、艺能培训等技能人才十余人。邀请能人参与重点项目“微治理”,形成自治合力。通过情感联结重塑“身边榜样”,化“刺头”为帮手,逐步化解对立情绪。通过开展公益电影进网格惠民文化活动、垃圾分类进网格快闪活动、传统节日民俗体验活动等,将文化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以文化凝聚邻里情,形成共治共享氛围。(薛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