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桥街道“三督三化”模式构筑垃圾分类新生态
2025-05-23 16: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5月23日南通讯 “菜叶果皮、剩饭剩菜、鱼内脏都要归类到厨余垃圾桶,谢谢您的配合!”在北濠桥东村小区内,嘉晟物业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在指导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近年来,该街道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示范点精准化、督导线智慧化、覆盖网社会化”的三维攻坚,构建起全民共建共治的绿色治理新范式。

聚焦关键“点” 呈现“智慧精度”

“以前扔垃圾要手动掀盖,现在走近自动开盖,还有语音提醒分类,特别方便!”居民李阿姨对升级后的分类设施赞不绝口。在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各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服务点位摆放在相应点位。每个投放点都配备了智能感应开盖装置和语音提示系统。

和平桥街道依据实际,精准筛选基础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全力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点位,每个点位设置公示栏,明确投放时间、分类指南和监督电话,并配备除臭、消毒设备。北濠桥东村旧改后,根据区城管局相关要求,社区党委结合小区实际,科学规划布局了定时定点投放服务点、生活垃圾集中转运站、大件垃圾集中堆放点三大类垃圾收运服务点,实现服务半径全覆盖。同时各点位通过“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实时监控各点位垃圾量、清运情况,数据同步上传至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精准管理。“我们实行一点一督导员制度,督导员负责在点位引导投放、指导积分、消杀保洁等。同时,因小区比较大,小区物业配了3名管理人员指导监督督导宣传工作,早晚开放时间巡查,确保在岗开展工作。”北濠东村社区党委书记王冬梅介绍道。

贯通工作“线”,激活“参与热度”

“我有120分,可以换瓜子吗?”“80分呢,换个毛巾,行吧?”北濠东村社区垃圾分类积分点内,几个居民手持垃圾分类积分卡正在挑选兑换品,并积极地与管理员讨论家中如何分类,怎样获得高积分。

积分兑换点内,如同一个小超市,有洗碗布、牙膏等小件,也有食用油、洗衣液等相对大件,均是家庭实用日用品,标价为15分到150分不等。为鼓励业主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和平桥街道试行启动垃圾分类积分办法,每户实名领取积极分类积分卡,每日到垃圾分类点丢垃圾,并且经督导员检查分类合格,可获得2个积分,积攒一定的量后可到积分兑换点换物品。该办法正在北濠东村社区试行,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认可,也得到了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在兑换奖品上的支持。这些实实在在的奖励,不仅让居民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点燃了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促使大家更加主动地践行垃圾分类。同时,在撤桶并点的进程中,街道深入调研,综合考量区域内的户数、楼间距等实际因素,运用科学方法精准规划投放点的位置与数量。力求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短距离步行范围内轻松抵达投放点,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投放的便利性,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消除了“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拓展覆盖“面”,凝聚“共治温度”

“蓝色可回收,变废为宝真能手;绿色装厨余,剩菜剩饭此处留;红色有害物,电池灯管需记熟;灰色属其他,砖瓦陶瓷往里投。”近日,北濠东村社区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游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垃圾分类大转盘”前,居民们热情高涨,纷纷踊跃上前转动转盘。当指针停下,指向某一垃圾名称时,大家大多都能凭借所学知识,准确说出该垃圾所属的类别。通过互动,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了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要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离不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只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街道积极作为,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及其重要意义,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培训以及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吸引了众多居民积极参与,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此外,街道还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者们进行“桶边督导”,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耐心解答居民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志愿者们的示范引领和积极宣传,越来越多的市民受到感染,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逐渐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赵东亚 杨印 陈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