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30日南通讯 秦灶街道桥东村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创新“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拓展服务阵地、深化校社共建,推动志愿服务从“零散化”向“体系化”升级,从“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以“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绘就“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画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多元服务新格局
近年来,桥东村社区聚焦智治善治,始终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干部带头、专业社工赋能、志愿力量协同”的三级服务矩阵。整合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及高校志愿者等“红色力量”50余名,组建“助飞小候鸟”“红色帮帮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4支,创新融合“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由党员干部带头认领“微项目”,结对帮扶社区孤寡老人,同时联动仁爱社工、匠心公益等社会组织资源,累计开展智慧助老、健康监测、反诈宣传等民生服务50余场次,惠及居民超800人次,形成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精准高效的民生服务新格局。

阵地融合强支撑,织密全龄服务保障网
为系统构建服务“一老一小”的实体阵地网络,桥东村社区将阵地建设与全龄需求深度融合,以社区“乐享成长空间”为枢纽,辐射“共享书吧”“四点半课堂”“青少年议事厅”等功能区,创新提供书籍借阅、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一站式”服务,建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依托“护苗工作站”“益童成长学堂”等特色阵地,围绕“七彩的夏日”“我们的节日”“学雷锋”纪念日等主题推出理论共学、劳动实践、非遗体验等特色项目20余项,同时,聚焦老年人需求,组建“互助小组”形成“以老助老”循环模式,定期开设智慧助老课堂,帮助百余名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构建起覆盖老少的服务“硬支撑”。

代际共融促发展,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桥东村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深化“设施共享、平台共融”机制,联合沿河桥小学、江苏商贸学院等共建单位打造“乐享号”校社协同平台,推出“四季阅读”“青苗微课堂”等特色活动,开设童画绘中国等公益课程20余场。创新构建“老带青、青助老”代际互助体系,引导青少年走进社区参与“幸福来敲门”助老服务、“雷锋火炬传递”等文明实践活动,组织“五老”宣讲团深入校园开展红色宣讲、榜样示范等专题课程,同时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帮助培育“小小楼栋长”“文明劝导员”20余名,将“童声”化作治理“强音”,实现“一老一小”在双向服务中共融共进。

下一步,桥东村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耕“一老一小”服务内涵,不断拓展服务载体、优化资源联动、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全龄友好型社区建设,让“老有颐养”更显温度、“幼有善育”更具质感,绘就“朝夕美好、老少同乐”的民生幸福新图景。(李峰 王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