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观音山街道同和嘉苑二期小区“同心议事亭”里热闹非凡。“凉亭改造后,我们在这里休息更方便、舒适了,以前我们提意见建议还得专门跑一趟社区,现在下楼就能聊”,居民成阿姨笑着说道。

“小区凉亭杂乱无章,没有桌椅配套,我们都没有地方休闲歇脚。”前不久,崇川区人大代表张玉言在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听到了居民们在讨论小区凉亭的事宜,随即对小区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后发现,部分老人为图方便,在凉亭内随意堆放破旧沙发、长凳,占据了大半的空间。为了遮阳挡风,还将篷布随意拉扯在凉亭上,整个凉亭显得杂乱无章,与整洁的小区风貌形成鲜明对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体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养老需求与品质生活诉求交织的复杂现状,张玉言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属地社区、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齐聚一堂,围绕凉亭改造出谋划策。在议事会中,张玉言牵头梳理出凉亭“休憩空间缺失”“公共环境杂乱”“居民参与缺失”三大痛点,并提出将凉亭提档升级成“同心议事亭”的建议。经过多次讨论与规划,一场针对凉亭的“华丽变身”行动正式开启。现如今,走进凉亭内,方桌板凳摆放整齐,透光门帘挡风保暖,宣传展板、民情意见箱等民主元素无处不在,凉亭成了小区内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近期,在同心议事亭里,首场人大代表“板凳议事会”如约召开。过去,社区的民生议事都安排在会议室里,前来的居民也相对拘谨、放不开。这一次,议事阵地就在居民家门口,提建议就像是唠家常。“只要是居民关心的事,我们都愿意听,都值得议。”人大代表张玉言说。电瓶车飞线充电、地砖破损、树木长势过于茂盛等问题被摆上台面。短短2小时的议事会,居民群众提出了10余条建议,涉及绿化修剪、基础设施维修、楼道清理等多项内容。凉亭下,居民集思广益,让“关键小事”一一化作社区治理的“行动清单”。

“这种即时、高效的‘人大代表议事会议’不仅打通了代表‘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的渠道,提升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也让我们的履职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更有自豪感。”张玉言说道。借助“同心议事亭”这一平台,人大代表走进凉亭亮身份、讲政策、聊家常,通过“凉亭宣讲”讲党音、“凉亭议事”聚民智,“凉亭问效”解民忧……一系列的代表履职活动,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民主之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曾经那个破旧凉亭,如今成了居民们的心头好,它见证着社区从环境杂乱到和谐有序的转变,也彰显着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强大力量,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活力,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