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7日南通讯 近年来,和平桥街道濠城社区党委直面民众停车需求与公共空间资源紧张的尖锐矛盾,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协商议事职能,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智慧,秉持精细化治理理念,探索出 “停车治理共同体”创新模式,推动城市多维度发展与全方位品质提升。

搭建协商“微平台”,凝聚城市治理合力
“每天回家找车位都得花好长时间,希望能有个好办法。”家住八仙花苑的居民小李道出了众多人的心声。今年以来,濠城社区党委将停车治理纳入“书记项目”重点推进,政协迅速响应并深度参与,依托“有事好商量”这一基层协商议事“微平台”,联合“民生 5 来听”“南大街有事共商会”“网格云客厅”等多元渠道,广泛汇聚政协委员、执法部门、商户以及配送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共同探寻城市治理良策,停车治理便是其中关键一环。凭借政协委员专业优势与广泛社会联系,发挥引领与沟通的桥梁作用。经过多轮深入研讨,各方达成共识,通过多方协商,在核心区科学设置专用泊位,配套完善标识标牌、智能监控等设施。创新推行商户停车积分制和“文明停车商户”评选,调动商户参与积极性。同时推动周边商场、写字楼错时共享停车,盘活闲置资源,有效缓解商圈停车压力,提升街区秩序和环境品质。

协商驱动志愿服务,赋能城市秩序优化
“晚上出来逛街,看到路边违规停车把路都堵死了,这可不行啊。”随着夜经济的蓬勃兴起,南大街商圈晚间停车需求井喷,环城南路段违规停车现象频发。车辆无序停放不仅侵占公共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拥堵,还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城市运行秩序。政协委员积极推动社区党委创新建立“文明停车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组织动员能力,广泛发动在职党员、网格员以及志愿者,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志愿者们在政协委员指导下,化身专业“停车引导员”,采用“柔性劝导 + 智慧引导”创新模式,宣传“15 分钟文明停车圈”理念,形成“发现—劝导—疏导—反馈”高效闭环管理机制。这一机制不仅优化停车秩序,更提升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城市出行环境,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安全感与认同感。

聚焦多元需求,提升城市服务温度
“现在外卖、快递配送这么频繁,配送车都没地方停,太不方便了。”配送服务在城市生活中的深度融入,给商圈管理乃至城市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新就业群体停车难题尤为突出。政协委员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联合商圈重点企业代表深入开展专项调研,绘制“需求热力图”。经实地考察与反复论证,在丁古角步行街水利巷东入口、大润发北广场东侧等5 处关键位置规划出首批新就业群体专用停车区,设置醒目标识和合理限时停放规则。这一举措既保障了配送效率,规范了停车秩序,又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城市的关怀与服务温度。从停车服务新就业群体这一细节出发,城市展现出对多元群体的包容与关爱,提升了城市的人文关怀与吸引力,助力城市打造更具活力与魅力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
濠城社区在党建引领的坚实基础上,借助政协协商议事的强大推动力,成功凝聚各方力量。以停车治理为切入点,在城市设施优化与管理机制完善方面持续深耕细作。(黄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