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4月12日上午,南通市海门中学的百余名学子走进大生集团和南通市第二中学,开展了一场以“弘扬张謇文化,立志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深度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追寻了民族企业家张謇的实业报国之路,更探索出“文化+科技+教育”融合的育人新路径,为全省中小学实践教育提供范例。

在大生集团智慧工厂,113名海门中学的学子目睹传统纺织工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到百年钟楼的岁月见证;从厂史陈列室内泛黄图纸的历史追溯,到独立支部纪念碑前的宣誓,学生们切实触摸到“实业救国”的历史脉搏,深刻感受到那份责任与使命。

在校史陈列室,珍贵的史料与文物让学生们领悟到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教育哲学。学生周己涵称,大生集团践行了张謇“知行合一”的理念,其以科技为传统赋能、以创新为文化注入活力的举措,启发新时代中学生要提升创新能力,铭记根本,传承和发扬张謇文化。杨恒熠也表示,此次参观让他们见识了科技化的生产车间和古建筑,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张謇的爱国情怀和企业家精神。
这场研学活动意义特殊,源于两校相连的教育基因。海门中学前身狮山书院是张謇求学之地,南通二中发源于其兄张詧创办的敬孺小学。

自去年共建以来,两校构建“师资共享+课程共创+实践共育”的立体合作模式,开展了名师共享课堂、命题大赛联动等活动。南通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杨彬指出,两校共建以张謇企业家精神为纽带形成新的教育合力,此次研学基于海门中学的张謇文化传承课程基地,让学生感受其教育情怀,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和传承担当的实践课程活动。

在百年民族企业大生集团的智慧工厂内,学生们见证了传统纺织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从自动化生产线到厂史陈列馆,再到独立支部纪念碑,学子们沉浸式触摸近代民族工业历史脉络,感悟张謇“实业报国”的担当。

作为张謇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南通二中与海门中学渊源深厚。两校自共建以来,以“师资共享、课程共创、实践共育”为方式打造跨区域教育协作样板。此次研学活动依托海门中学“张謇文化传承课程基地”,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汲取精神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林敏 李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