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春风润心|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青年夜校,“助燃”新生活
2025-04-11 17:46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4月11日南通讯 进一步提升青年与团组织的“亲密度”和“幸福感”,近日,天生港镇街道国庆村、八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工会联合会、妇联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窝趣驿站青年人才代表共同开展青年夜校主题活动。

缂丝体验,感受传统魅力。在缂丝体验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志愿者施洋热情地向参观者们展示了缂丝艺术的非凡魅力。他从选择合适的丝线材料到织造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传统工匠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在施洋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们学习了基础的编织技巧,并体验了从丝线到最终成品的神奇转变过程。青年代表张林霞说:“这次的体验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加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职工普法,增强法律意识。现场,八一村法律明白人史玉婷为参与者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普法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法律讲解,向女职工普及劳动权益、婚姻家庭权益、反家暴法等法律知识。通过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和窝趣青年代表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身的权益和义务,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女职工潘群说:“这次普法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创意手作,留存美好记忆。“串珠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远古时期人们用贝壳、兽牙穿孔串饰,记录生活与信仰;唐宋时期琉璃珠沿丝绸之路传入,成为身份象征;苗族银饰串珠传递民族图腾,每一颗珠子,都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密码。”在青年夜校的创意手作课堂上,志愿者讲师手持五彩珠串,向学员们娓娓道来这项传统技艺背后的千年故事。灯光下,十余名青年围坐长桌,指尖流转的不仅是珠线,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过去觉得非遗离生活很远,但这次的夜校活动让我发现,一颗珠子也能串联起这么多历史故事。”窝趣人才公寓管家徐燕坦言,周五晚的手作课已成为自己“放下手机、治愈焦虑”的专属时光。(史玉婷 施洋)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