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8日南通讯 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崇川区唐闸镇街道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致力于建设“网格+”服务矩阵,通过“网格+助老”托起夕阳红、“网格+实事”破解治理难、“网格+数治”激活新动能,构建起“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民中暖”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网格托起助老:织密养老关爱网,成就幸福“夕阳红”
面对辖区老龄化严重现状,唐闸镇街道以网格为单元建立“1+3+N”助老服务体系(即1名网格长牵头,3类志愿者支撑,N项定制服务覆盖),让养老服务从“面上覆盖”走向“精准滴灌”。
16个社区30余名网格员通过走访摸排辖区1000余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及需求清单,建立“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档案。对独居、失能、孤寡等“红色重点人群”实行每日电话问询、每周上门探访;对慢性病、空巢等“黄色关注人群”开展健康监测、代购代办服务;为活力老人“绿色普通群体”组织舞蹈班、智能手机应用课堂、普法教程等文娱活动。
在专业分类管理的同时,对老年人精准需求的关注同样重要。高店社区链接中晟神州(南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免费在11户高龄老人家中安装“烟雾感应报警器”安全装置,连接网格员和紧急联系人;大南社区为失智老人配发智能定位手环,实时追踪活动轨迹;新华社区联合物业改造楼道坡道、横河社区对接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帮扶……家住万濠山庄84岁的张爷爷感慨道:“网格员小许比亲孙女还细心,关键还是个‘多面手’,修电视、通网络他啥都会,现在就数他的电话我打得最勤。”

多元协同,关爱不断档。唐闸镇街道还创新设立“银龄互助队”引导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相关公益组织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余小时;与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健康网格驿站”,开展上门体检、家庭病床等服务50余次;引导社区专业嵌入式养老机构打造“15分钟助老服务圈”,近年来,年来助餐、助浴等服务惠及老人千余人次。
民生融入网格:架起实事连心桥,破解群众“心头难”
唐闸镇街道按照“网格事网格办、民生事马上办”原则,建立“需求收集—分类派单—跟踪督办—成效反馈”闭环机制,力求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针对安置小区“飞线充电”顽疾,高店社区的怡家、怡宁网格联合住建部门新建智能充电桩140余根,同步清理楼道杂物100余吨;发动永怡家园居民认领“网格微花园”,将多处卫生死角变为小花园、新楼道;联合社区党委固定开展“网格清洁日”活动,党员带头清理小广告,将“文明社区”金字招牌擦得更加鲜亮。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社区网格员通过列席“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等多元渠道收集民生建议及民生问题,针对家园住房外立面瓷砖剥落安全隐患问题,协调街道、物业、业委会“三方会诊”,争取公共维修基金应急完成6幢外立面改造;组织微网格员队伍,建立“网格调解团”化解噪音扰民、宠物纠纷等矛盾7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0%以上。

致力于服务升级,更好普惠民生。唐闸镇街道创新设立“网格民生服务日”,累计办理医保激活、准生证等事项500余件;打造“格邻市集”提供配钥匙、磨刀等便民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开通“红色代办”通道,为残疾人、退伍军人、在外优秀人士家属送服务上门20余次,帮助困难家庭申请补助金累计20余万元。永怡东苑南区居民王先生情不自禁点赞:“过去跑几趟的事,现在网格里全能解决!”
数字赋能网格:打造智慧治理新格局,按下服务“快捷键”
在高店社区试点开发“数字社区可视管理平台”,整合“1+6”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居民小区数据资源,尝试构建“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科”的智慧治理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除在网格内布设5G智能摄像头187个,自动识别高空抛物、飞线充电、垃圾暴露等问题并推送物业、网格员处置以外,按需安装物联网烟感报警器、水位监测仪等设备,预警安全隐患;按时开发“唐闸随手拍”“格邻同话”微信小程序,减少居民群众上报问题平均处理时长都是铺设延展的新举措。
后续还将运用大数据分析民生诉求热点,针对性开展“楼道焕新”“适老化改造”等专项行动;为辖区特殊人群建立“电子围栏”,通过热力图监测网格事件分布,动态调整优化人员力量配置,切实提升事件处置效率。

从助老服务的温情脉脉到民生实事的落地有声,从传统走访到数字赋能的“云治理”,唐闸镇街道用网格的“一根针”穿起民生服务的“千条线”。下一步,唐闸镇街道将继续深化网格化治理创新,推动服务触角向楼栋延伸、向家庭扎根,让“小网格”持续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陈逸夫 冯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