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镇:打造“三式讲坛”, 赋能代表服务
2025-03-28 14:5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3月28日南通讯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人大主席团以“代表履职”为核心,创新打造“实景讲坛+固定讲坛+流动讲坛”三位一体模式,通过“三式讲坛”特色品牌,将政策宣讲、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一场关于人大代表履职的生动实践正悄然改变着基层治理的面貌。

实景讲坛:初心传承的“红色磁场”

在兴仁镇温桥村,有一棵5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80多年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先生在树下激情澎湃地宣扬进步思想。如今在枝繁叶茂的百年银杏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代表履职故事会”正进行着。

人大代表徐志盘以其饱含乡土情怀的南通话,讲述着自己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在基层治理中的精彩故事。他从七旬老人赡养费纠纷中巧妙“借力家族长辈”展现的柔性智慧谈起,到拆迁补偿标准争议时果断“引入第三方评估”所体现的法治思维;从化解宅基地矛盾时深情“端出三碗茶”传递的乡土情谊,再到土地流转谈判中睿智“算清经济账”彰显的发展眼光。青年代表们全神贯注,时而提笔疾书记录要点,时而举起手机拍摄精彩瞬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教学正是兴仁镇人大主席团创新推出的“实景讲坛”模式,创新性地打造了人大代表思政教育的实景讲坛。

固定讲坛:政策解读的“权威课堂”

走进那间会议室,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包围了每一位踏入会场的人。这里,一场聚焦“兴仁镇劳动用工法律法规”的专题讲座正在开展。该镇工会主席、人大代表刘晓梅,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一系列数据支撑和案例剖析,为在场的百余名企业负责人深入浅出地梳理相关政策的发展脉络。刘晓梅的讲解,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分析,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此外,固定讲坛还充分发挥了其作为“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定期邀请“两官两警”进家站、专家学者与人大代表联动,围绕养老保障、安全生产、防诈反诈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热点话题,开展一系列专题宣讲活动。这些宣讲不仅加深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流动讲坛:为民服务的“移动哨所”

在广袤的乡村田野、繁忙的企业车间、书声琅琅的校园课堂,无论何处有求知的需求,哪里就成了流动讲堂的闪耀“主场”。兴仁镇人大主席团创新性地将宣讲队伍精心细分为“匠心宣讲团、青苗宣讲团、领航宣讲团、乡音宣讲团”这四大类别,更加精准地对接职工、学生、农民等不同群体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宣讲内容,确保每一场宣讲都能贴近听众、深入人心。

兴仁卫生院院长、人大代表马晓冬带着对职工健康的深切关心,走进了四方科技公司的大门,为那里的职工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职业病防治的科普盛宴。不仅如此,他还根据职工建议成立了“企业家庭医生工作室”,为职工提供了一个长期、便捷的健康咨询平台,让专业的医疗服务真正走进了职工的心坎里。

兴仁镇人大代表、妇联主席陈菁菁,带着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热忱,走进了兴仁中小学。大利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人大代表王建花带领着乡亲们穿梭在麦苗青青的田间地头,为大家带来耕种技术的宣讲。这种“点单式”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宣讲的单向输出格局,实现了宣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双向奔赴”。在兴仁镇,107名人大代表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奔走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学校课堂等丰富多样的场所,积极开展“行走的履职课堂”系列活动。他们通过“现场宣讲+案例分析+群众点评”的三维模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其中“安置房建设工程”“道路提升工程”“慢性病筛查项目”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建议被成功纳入了2025年度镇民生实事项目,为兴仁镇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政策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到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兴仁镇“人大代表讲坛”用“三式”绘就了为民服务的多彩画卷。这里,政策解读有深度、故事分享有温度、问题解决有速度,代表履职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未来,兴仁镇人大主席团将继续深化“三式讲坛”品牌建设,让人大代表的声音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卢剑达)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