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南通如东县实验小学“智慧父母微课堂”悄然开启了一场静水流深的教育探索,面对时代课题,这场以“更新教育观念,履行家庭责任”为愿景的培训工程,立足南通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读本》,以“家长持证上岗”为设想,开启了覆盖全校1196个家庭的教育革新,通过14期系统性课程、5场专家讲座、“相约周五”家庭教育大讲堂、“家教小故事”征文评选等,实小用教育者的匠心编织出一张立体化的育人网络。
探索路上携手并进。依托教育局指定读本,组建14人骨干教师团队,将教育理念拆解为“2+12”课程体系:2节通识课聚焦教育观念与方法论,12个典型案例,将课程内容录制成微视频,形成“周五推送-周末实践-周一反馈”闭环机制,通过周五推送微视频,学生带回答卷,家长利用周末听课学习并完成答卷,周一学生到校交给班主任的方式,构建“过程性+终结性”评价体系,除14次随堂测试外,家长们根据所学、所感、所做提交1篇教育叙事,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学校为通过家庭教育培训考核的家长,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最终评出优秀学员280名。
答卷里的教育承诺。每份随课发放的答卷,都是家校之间的郑重约定。从教育观念更新到具体案例实践,从理论检测到经验分享,这份特殊的“周末作业”构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新范式。当首批“家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递到家长手中,这张轻薄的纸张与普通的证书不同,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教育觉醒,是家庭教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了有无限可能性的孩子。家庭教育不是可有可无,家庭教育应该是家庭责任,是国之大计,家庭教育讲科学,讲艺术,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懂方法。当家长开始用“成长型思维”代替“结果性焦虑”,用“情感陪伴”替代“物质补偿”,家庭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正如家长在分享会上所言:“原来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亲子间的双向成长。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学堂,父母是永不退休的人生导师。实验小学的微课堂如春雨般浸润着每个家庭的教育土壤,悄然改变着亲子关系的生态基因。当父亲学会用“情绪温度计”替代责骂,当母亲开始用“成长型对话”化解冲突,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只是困惑消散后的清明,更是被尊重与理解的璀璨星光。家庭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教会孩子背诵多少名言,而在于用生活细节编织爱的经纬,那些共同填写答卷的夜晚,那些暂停动画片观看微课的周末,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育现场。正如教育学家所言:“孩子不会长成你期待的模样,但终将成为你的模样。”
结业仪式上,校长用三组关键词勾勒未来图景:“持证上岗不是终点,而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合格证书不是勋章,而是持续精进的镜子;结业答卷不是句号,而是共同成长的分号。”这场教育实践印证:当学校主动架桥,当家长真心赴约,教育便不再是单打独斗的苦旅,而是琴瑟和鸣的交响。那些周末共学的灯光、答卷上的笔迹、演讲台上的分享,终将沉淀为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胡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