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为提升基层调解队伍专业化素养,海门法院自2024年起积极联合多部门推出“我在法庭学调解”活动,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活动已成功举办两期,有力推动法治力量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得以妥善化解。
海门法院通过创新推出的“我在法庭学调解”活动,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个一机制”,为实战练兵、提升调解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机制围绕指定一名带教法官、旁听一次庭审、参与一次调解、带一件纠纷进法庭、召开一次座谈这“五个一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第二期活动中,来自四甲镇、常乐镇等4个乡镇的网格员走进四甲法庭,深度参与常见纠纷的调解与庭审环节。在包场法庭法官的指导下,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陆大姐成功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双方当事人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针对基层调解员对司法流程不够熟悉的问题,开发区法庭、园区法庭和三厂法庭精心组织安排,让学员们零距离观摩庭审,打通了司法程序的认知壁垒。如五港社区网格员黄柳迪通过在开发区法庭观摩真实案例中的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关键环节,深刻认识到证据固定与事实查明对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调解工作不仅有法,更有情理。四甲法庭法官强调,基层调解要立足熟人社会实际,精准释法的同时重视乡土人情。四甲镇二桥社区调解员沈煜婷在学习中看到法官处理合同纠纷时,巧妙平衡法律权威与邻里情谊,引导当事人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她期待社区与法庭调解进一步加强联动,构建多元解纷机制。
此外,海门法院还通过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实现多元联动,构建共建共治治理格局。在5个法庭同步举行的活动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调解员代表参加座谈交流,共收集到意见建议23条,并借此推动建立了“联合培训、联动调解、联系群众”三项机制。园区法庭针对农村热点问题编制《常见纠纷调解指南》并发放至全区147个村,提升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如今,参与活动的调解员年均调解量提升40%,调解成功率从65%增至82%。海门法院的创新举措为基层调解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