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城联之下拜大年・观钟楼品创业精神
2025-02-01 10:24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南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两座钟楼宛如时光的守望者。它们虽所处位置各异,却都深深镌刻着张謇的精神印记。张謇,这位伟大的开拓者、实业家与教育家,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为南通的发展铺就了坚实基石。而这两座钟楼,作为张謇精神的生动象征,持续激励着南通人民在新时代争分夺秒、奋勇前行。

春节期间,位于城市中心的钟楼焕然一新,悬挂的喜庆春联为古老建筑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钟报新春,紧随时代争分秒;楼瞻远景,喜看海江竞未来。”此联由江苏楹联学会会员洪善宽精心撰写,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刘灿铭亲笔题写,不仅构思精巧、主题鲜明,更饱含着南通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坚定决心。央视十佳春联获得者陶建锋在为小朋友解读春联时形象地提到,钟楼恰似深情的眼眸,静静凝视着这片土地,其背后是张謇对南通发展的殷切期望。上联紧密贴合钟的报时特性,寓意新年钟声传递吉祥,同时也鼓舞着人们要像张一样争分夺秒,为建设新南通贡献自己的力量。下联则呼应楼的登高望远之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南通在张謇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如今的繁荣昌盛之景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位于唐闸古镇的大生钟楼,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据地方志记载,明朝成化年间,唐家闸因水灾频发而建闸。1895 年,张謇振臂高呼“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随后,一系列实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此落地生根,唐闸也从平凡的乡间野渡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民族工业重镇。1915 年建成的大生钟楼,无疑是张謇实业兴国伟大实践的直接见证者。

如今,唐闸古镇已化身为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大生钟楼所在区域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春节期间,古镇北市景区热闹非凡,各种传统美食令人目不暇接。高高挂起的火红灯笼、烟火气十足的集市摊位,让儿时的年味仿佛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今年从正月初一到初八,丰富多样的群文演出、非遗体验活动接连不断,传统文化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大生钟楼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见证着后人对张謇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张謇不仅为唐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得这片土地在新时代依然能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曹敏 李志华

视频制作 赵振华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