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12月30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南通法院电子诉讼应用工程”的工作情况及典型案例。近年来,南通法院积极推进电子诉讼应用工程建设,在无纸化办案、科技创新赋能、诉讼服务模式转型和审判监督管理等方面成果斐然,致力于实现“公正与效率”,为司法工作带来全新变革。
据介绍,今年来,南通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推进电子诉讼应用工程“1+3”模式建设,全市法院涌现出众多信息化创新成果。其中,12项“支云”品牌成果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项创新案例连续六年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5个成果入选相关发展报告,区块链应用等项目获奖,诉服e空间获奖,多项创新成果获上级肯定并推广,荣誉满满。
在无纸化办案方面,南通法院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为核心,打造“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数字司法模式。严格把控电子卷宗生成的“入口关”,设立集中收件中心,确保材料随案同步生成,纸质卷宗集中保管。同时,高标准打造一站式“数字化中心”,实现全流程卷宗材料数字化集中处理,年均生成大量电子卷宗和编目,并广泛应用于多个环节。率先推行单套制归档改革,节省实体卷宗归档成本,缩短案件归档周期。积极推广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机制,出台相关规程和方案,建立多种无纸化办案机制,除部分案件外已全面铺开、常态化运行,案件审理节奏加快,上诉移送周期缩短。
此外,南通法院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不断释放执法办案新效能。针对案多人少等问题,以“技术+制度”释放程序效能。一体化提升电子送达效率,建立电子送达地址库,电子送达占比和成功率较高。全方位完善在线庭审机制,打破数据交换壁垒,深度应用智能庭审辅助系统,保障大量在线庭审和谈话。全面推广庭审记录改革,实现“无书记员庭审模式”,减轻书记员工作量,部分书记员成功转岗。全环节深化人工智能辅助应用,构建司法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多种智能辅助,简易案件判决书适用程度高,节省办案时间。全链条推进行政案件智能审判模式,试点建设行政案件智能审判系统,化解行政争议,处理大量案件和申请。全流程推进执行智能辅助应用,完善执行无纸化办案系统,实现多项功能和系统对接,执行工作质效显著提升。目前,智能辅助办案应用覆盖率高,审判执行办案效率平均提升20%。
在诉讼服务模式转型方面,南通法院积极打造高品质诉讼服务“生态圈”。不断推进模式转型和机制变革,建立覆盖PC端和移动端、贯通诉讼全流程的在线诉讼服务体系,实现线下、网上、掌上同步运行,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一站式服务。整合多个平台登录入口,在“南通百通”APP开通诉讼服务通道,提供近20项在线诉讼服务。创新诉讼服务模式,搭建“诉服e空间”,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建设“融和”法庭,研发“法官进网格”系统,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在审判监督管理方面,构建数智审管平台,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将审判监督管理的权责清单和监管内容嵌入办案系统,推动审判质效一站式集约监管,实现分散数据集成化等。重点关注六类案件,推动重点案件闭环监管,实现可视化展示和全流程闭环,长期未结案件大幅下降。同时,推动审判权运行全程留痕,实现用权流程和风险预警转变,还能实现人案精准画像,反查到案到人,实现案件生命周期的闭环管控。
发布会上,还发布了“构建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运行体系,打造数字司法新模式”“构建数助审管平台,强化数字改革赋能”“365执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运行体系助推执行工作现代化”等电子诉讼应用工程十大典型事例。
下一步,南通法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省法院工作要求,在全国法院“一张网”总体架构下,找准方向,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释放司法生产力、推动审判业务实现系统性改革,打造更多的“南通范本”。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李志华 通讯员 谢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