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从南通市社区教育联盟传来喜讯,通州区老干部党校(银雁学院)被吸收为联盟成员单位。这是继通州区委老干部局和南通开放大学联合申报的《“银龄学堂”托起最美夕阳红》项目,作为全省老干部系统唯一成功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培育项目”之后再一次获得殊荣。这是通州深入实施“乐龄金夕”品牌建设取得的又一次重要成果,也是近年来该区多点发力、多面发展、多方建设,协同推动“3+14+N”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坚持多方建设,扩大教育“基本盘”
截至2023年底,通州区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达到了35.96万人,占常住人口数的32.37%,已经远超联合国规定的重度老龄化标准。基于这个实际情况,该区把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挂帅,每年针对“老有所学”行动进行专项部署,通过分解目标任务、讲解操作流程、观摩示范课程、交流经验做法,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成立老年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明确“任务、责任、督办”三张清单和“预警、约谈、通报”三色考核的贯通机制,压实成员单位和各属地单位责任。聚焦层层抓老年教育的高效体系,研究出台了《关于推动通州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师资队伍、资源开发、阵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具体举措,为打造新时代崇学通州提供顶层设计。
坚持多面发展,丰富教育“课程表”
老年教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由初创时期主要面对离退休干部逐步转变为面向全社会高龄人群,其课程设置也必须顺应这一客观变化。为此,通州把强化思想引领、丰富课程内容、推动特色教育作为主攻方向,引导他们保持健康心态,持续发挥正能量、做出新贡献。放大“老字号”学校的主阵地优势,将区委党校教员、百姓名嘴和理论宣讲员等纳入“金夕名嘴”队伍,以开学第一课、“课前5分钟”微课堂等形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引导广大学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线上用好“江苏省老年大学云课堂”和“江苏老干部”等网络资源,线下依托银发人才库专家、本地非遗传承人等群体开发推广康养文化,增加老年教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同时,积极推广普及“一校一品”工程,在每年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三校联办“老年教育办学成果展演”,各办学点在学期末举办“课程结业汇报展演”,从不同层面为老年学员搭建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载体。
坚持多点发力,彰显教育“硬实力”
西亭镇报送的《毛主席诗词二首》获全国老年教育诵读优秀奖、红色教育联盟吸纳6所中小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徐锡斌银潮工作室”助力“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一个个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通州老年教育“积厚成势”的优势与积淀。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层级老年人特点,通州因势利导,在区级层面分别组建了区老干部党校(银雁学院)、区老年大学和区老年科技大学等3家“老字号”学校。同时,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老干部学用阵地等资源,以点带面建设老年学校教学点和各类银龄学堂,推动14个镇(街道)老年学校(银龄学堂)全覆盖,村(社区)老年教学点实现应建尽建。截至目前,各级学员累计开展建言献策活动30余次,组织送文艺汇演下基层、新春送福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为辖区青少年开办寒、暑期公益班150余班次,惠及4000余人次中小学生。(王健 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