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患者突发脑梗,南通二院成功取栓后又成功追踪病因
2024-11-13 16:4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11月13日南通讯 11月4日上午9时,机械工人大俊(化名),在专注地观察机械操作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并发现自己的左胳膊和大腿没有力气,无法活动。随后,他完全失去了意识。

上午10:12,大俊被送到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急诊科副主任赵丰凭丰富经验,初步诊断为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随即开通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医师张玲玲,急诊科护士吴霞、唐希希,影像科医师吕杨、陈雪枫等迅速到位,着手院前抢救、初步会诊和影像检查。神经内科主任马松华、介入科副主任王修德、麻醉科主任汤健等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开展术前准备。

上午10:27,急诊CT报告出炉,显示未见脑出血,排除溶栓禁忌症。二院卒中中心团队立即为大俊实行了静脉溶栓,随后完善CTP和CTA检查,见右侧大脑中动脉仍旧闭塞,左侧肢体仍然无力,双眼向右凝视,迅速与家属沟通,随即立即开展了动脉取栓术,手术十分成功,大俊成功脱险!

术后造影提示完全再通

第二天马松华主任查房时,大俊活动自如,家人也都很感激。但是马松华却没有感到轻松。36岁的年轻小伙,为何突发脑梗?由于大俊并没有三高、吸烟饮酒这些卒中(中风)风险因素,二院神经内科倾向考虑栓塞事件,但阵发性房颤、PFO(卵圆孔未闭)、易栓症、肺动静脉畸形、抗心磷脂综合征等也都被逐一排除。

发病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不查清,再次中风的风险如悬在大俊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威胁着他的生命健康。

结合取栓时出来的“泥沙样”栓塞组织,马松华进一步问诊,发现大俊自小就有偏头痛,且发病前一月内大俊有多次一过性言语不能和一侧肢体麻木的病史,马松华再次把目光放在了PFO(卵圆孔未闭)上,“普通心超是正常的,左心的增强CT、肺静脉的CT也都没有发现血栓,排除了肺静脉畸形和肺动静脉瘘引起的脑梗,问题应该还是在心脏上!”

为进一步追踪病因,马松华随即联系了超声科,超声科医师蒋小燕为大俊开展右心声学造影术,Valsalva动作激发后左房内大量造影气泡显现,至此,“铁证”直指——PFO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我们心脏上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小孔,每个人生下来都会有,大多数人会在1岁左右自然闭合,如果超过3岁仍然没有闭合就称为PFO卵圆孔未闭。”马松华介绍,PFO人群患病率20%—34%,也就是每5个人中就有1人卵圆孔未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

尽管大多数PFO患者无症状,但该病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存在关联。来源于全身静脉系统的栓子(包括血栓、空气栓、脂肪栓等)可通过PFO进入体循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外周血管栓塞、减压综合征等。

PFO引起的脑梗常发生单一皮质梗死或多发小的散在病变,且多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区域,无闭塞的血管;PFO梗死灶位于多个血管分布的区域,同一血管区域有多个不同时间的脑梗死灶。而大俊这种表现为大血管闭塞的且无下肢静脉血栓和高凝状态的PFO国内外罕有报道。

但大俊又是幸运的,在南通二院,在神经内科团队的不懈追踪下,在超声科先进的技术下,大俊终于明确了病因,目前经过心内科会诊,他将在一个月后接受一个简单的微创手术,闭合上卵圆孔,彻底摆脱偏头痛和脑梗、心梗风险,回归正常生活。

南通二院卒中中心不仅在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多学科会诊等多个环节已通过构建“绿色通道”全部打通,同时打通院前急救、尽早康复团队干预和院后管理,已真正形成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关护闭环。(冯健 姚丽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