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澎湃 向新同行”融媒体采风团奔赴一线,感受南通发展追“新”逐“质”
2024-11-11 16:17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11月8日—10日,由上海报业集团、南通市委宣传部指导,澎湃新闻、南通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大潮澎湃 向新同行”融媒体采风行动在南通举办。10余家媒体的记者组成“大潮澎湃 向新同行”融媒体采风团,走进南通重点园区、企业,参观采访南通产业集群发展追“新”逐“质”的生动场景,感受南通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强劲势头。

以专精特新之“优”,谋新质生产力之“进”

走进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采风团一行被企业产销两旺的景象所吸引。在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触摸一双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的防切割等功能性手套和防护用品,感悟创新的神奇魅力。公司副总经理张武芬说,近几年来,公司深耕创新,打破国外垄断,以“新”制胜锻长板,形成安全防护用品全产业链,成为全球安防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7名员工撑起了亿元的年产出,在江苏配天智造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采风团一行看到创新活力迸发兴奋不已。该公司生产5G通讯滤波器全靠“智能卧式加工中心”,这些四面切削、一次成型的88台智能设备,全部是自主研发。

今年以来,南通创亿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2条生产线一直满负荷运行,源源不断吐出一张张平整的量子点扩散板,1-10月应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0%。现场采访,记者们捕捉的尽是“勇攀世界产业高峰”的活鱼。

“今年以来,我们全方位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锚定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奋斗目标,致力推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长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和产业创新先导区、低碳发展引领区’,园区上下一体推进‘全域创新’,持续在高效制造、品质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上精准发力,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健康安防‘一主一新一特色’产业加速崛起,勇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如东县委常委、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东在接受采风团记者采访时说。

沪通两地产业协作的生动画卷

通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南通更深层次对接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2010年8月,上海静安区与南通两地政府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签约携手打造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9日首站,采风团来到这里详细了解其发展脉络和建设现状。目前,园区已吸引超300家优质科创型企业投资落户,总投资超百亿元,其中约40%来自上海,60%以上在上海有产业链合作关系,70%的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协作。

落户园区的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具有整车线控底盘系统匹配能力和智能驾驶系统集成能力,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驾驶平台供应商。采风团成员对话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出沪入通”的创新发展经验,实地观摩了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

“由于两地政府的支持,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集聚南通,以产业发展带动长三角协同发展。”上海新闻晨报政务一部主任李洁表示,在两地交通、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期待两地未来通过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打通优质人才和科创资源共享,推动沪、通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创新发展动力十足

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角,南通许多企业的蓬勃发展和高精尖产品让采风团记者们印象深刻。在位于南通高新区的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行政总监陈宇给大家演示起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移动充电桩产品。“该产品集储能和充电为一体,可以储存近200度电,目前已更新至第三代,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支持150kW快充,且体积更小,适用于大型商场、写字楼、老旧小区、高速服务区等多种场景,市场空间巨大。”该公司一直深度布局储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销售区域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区及美国、日本、荷兰等海外市场。

( 丁传彬 摄)

“平时在上海浦东也能见到这种智能移动充电桩产品,原来通州也有生产基地。”上海市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大型活动部副主任欧旺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不错,如果通州的储能产业可以与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融合化、一体化发展,必将更好地带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进占地面积约7500亩的恒力(南通)新材料产业园,采风团一行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魅力。在目前全球范围内单体产能最大、年产量60万吨的纺丝车间里,大家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边参观边详细了解了恒力集团的企业规模、产业布局、产品种类和企业文化等情况。“上海崇明和南通两地的发展方向既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这次采风行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南通各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欣欣向荣。”上海市崇明区融媒体中心通联部主任吴仲亨表示。

向海图强,海洋经济活力澎湃

登上南通通港口有限公司7楼,面前的堆场上,风电叶片整齐堆放、集装箱货柜整装待发;远处的码头上,红色港机似一队巨人安静矗立,散货船停靠岸边……走进启东吕四港,采风团一行一边聆听讲解员介绍港口规划和运营情况,一边举起手机、相机记录,实地感受起步港区“2+2”码头的壮观。

“2+2”码头即两个10万吨级通用码头和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这座开港不久的深水大港,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打造“铁路进堆场、内河连码头、海港通大洋”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了开港即繁忙,出口航线已通达六大洲40多个国家地区。

进入集装箱码头,采风团再次被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和高耸的港机震撼。“这些机器怎么操作?”面对记者提问,工作人员指向遥远的办公大楼告诉众人,操作员在那里的远程控制中心内,轻轻推动操作杆,就可以控制这些巨大机器精准地开展装卸、转运等作业,再也无需爬上几十米的机器。听闻起步港码头每天都会开行至上海的集装箱班轮,再配合完善的联运体系,记者们不禁感叹这里绿色高效、大有可为。

不断打造更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

会展中心“三件套”、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金融商务中心、紫琅创新谷、紫琅公园……10日,采风行动精彩继续,记者们来到南通创新区,沿紫琅湖畔车览园区规划,了解产业发展脉络。

以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功能板块,南通创新区沿紫琅湖和森林公园布局了5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致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区和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该中心的起步区——紫琅科技城2020年7月开园,已吸引300多家科创企业落户。

澎湃新闻政务中心记者丁珏汭对创新区的配套建设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沿途看到骑行、桨板、帆船等运动项目,感受到这里满满的活力,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随后,采风团一行又来到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展馆,从地理区位、发展规划、环境优势等方面领略这座“国际创新园”的独特魅力,解锁园区“3+1”产业体系。

(丁传彬 摄)

作为南通、苏州、无锡三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承载着高水平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的使命任务,构建起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的“3+1”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长三角北翼高能级创新高地。

在上海日报长三角工作室主理人李欣然看来,“南通的发展潜力没有上限”,传统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布局优势显著,南通创新区、苏锡通园区等不同板块特色鲜明、交替成长,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澎湃活力。

南通通,“左右逢源”。融媒体采风团记者们一路参观采访,一路体验感受,感言本次采风行动大大拓展了媒体人的眼界和视角,让大家对南通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有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希望今后会有更多采访行动走进南通,把南通的“新”、南通的“美”呈现给更多读者,推动上海与南通两地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曹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