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曾嬿:果味人生,百样滋味
2021-05-12 10: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2日南通讯(记者 李志华 曹敏 通讯员 杨勇 张振东)从刚刚结果时的酸涩,到成长后的甘甜香醇,一颗水果的成熟历程就是一段光阴的故事。人生也是如此。特别是对于曾嬿来说,成长的记忆缠绕着果香,生活的滋味酸甜交融,亦如果味人生。

酸涩:懵懂童年的离别伤感

曾嬿与水果,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打从有记忆开始,生活中便充盈着水果的气息。曾嬿父亲是个兼具远见和胆识的人,改革开放初期便率先贩卖起了水果。最初的时候是靠着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把上海的苹果、梨运回到海门来卖。曾嬿2岁的时候,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父亲的水果生意变得名正言顺起来,窄窄的扁担也换成了专用的推车。小小的曾嬿便在父母的水果车旁开始了蹒跚学步、牙牙学语。

曾嬿上小学时,父母的生意已经做得颇具规模,在南通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与同龄人相比,曾嬿在物质生活上不曾有过压力。然而每当回想起那段童年记忆,她还是会忍不住红了眼眶,父母忙于生意而缺失了对她的陪伴,是心中永远的伤痛。她在小小年纪便品味着离别的酸楚。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曾嬿被寄养在叔叔家。叔叔一家在东洲市场也经营着一家水果店。每天放学后,曾嬿便和周边店面的孩子一起玩耍,他们把水果的包装纸揉成球,隔着市场的栅栏“打排球”;他们把装水果的纸箱子连在一起,玩小火车的游戏。有时候玩闹的动静太大了,一些过往的陌生人会说他们是没人管的野孩子。“野孩子”三个字深深刺痛了曾嬿,她发誓,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要彻底摆脱“水果贩子”的烙印。

是的,她做到了。即便父母不在身边,曾嬿还是凭着超强的自制力,在学习上名列前茅,一路考上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留学。直到很多年后,曾嬿的故事依然还在东洲市场流传,激励着商贩们的孩子。然而,她极力想要摆脱的水果生意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自己的人生中。曾嬿笑着说,这或许是一种宿命吧。

曾嬿总说,自己是被父亲“忽悠”着入行的。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常常说要带她去旅游,结果当曾嬿兴致勃勃期待着一段精彩的旅程时,却发现是被父亲“拐”去当了小助理,蹲在酒店里算了整理了几天账;或是被带到了父亲的水果工厂,帮着处理各种文件,设计宣传文案等等。在美国留学时,她更是成了父亲在美国的总代理。当时父亲正在与美国新奇士合作,进口一种血橙,曾嬿便常常要替父亲去当地的工厂查看情况,或是代替父亲参加全球水果协会举办的一些展会,对于水果销售也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然而,曾嬿依然不愿意接手父亲的生意,留学回国后,她在南通大学当了一名教师。

有些时候,命运根本不需要你做出选择,因为过去种种的经历已经为你铺就了脚下的路。刚开始,曾嬿是为了替父亲分忧,帮着处理一些事情;后来为了支持丈夫创业,她又帮着处理一些事情,不知不觉中,参与得越来越多,心中对于水果销售的构思也越来越清晰。终于,曾嬿解开了心结,开始接受自己与水果之间独特的缘分。既然避不开,就去积极面对,这是曾嬿的人生信条,一种全新的水果销售模式由此开启,苏洪鲜食的品牌开始崛起了。

清冽:成长路上的逆风展翅

曾嬿的父亲被誉为“水果大王”,在业内有着深厚的根基。在很多人看来,有父亲这座大靠山,曾嬿的创业路一定是顺风顺水。但事实恰恰相反,曾嬿一路走来,历经坎坷。她说,自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才不辱没父亲的名声,也才能打造出自己的事业版图。

2011年,父亲交给曾嬿夫妻俩一项任务,打造苏合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这也是全省推进的一项工作。夫妻俩拿到的启动资金只有100万元,还有一辆二手的面包车,项目怎么做、做成什么样,谁都没有明确的答案。经过一番深入地思考,结合在美国留学时的一些所见,夫妻俩决定把这个中心打造成既具有展示展销功能,又有系统的商业运作模式,能够长久地经营生存下去。很快,两人便在海门最繁华的解放路选定了门面房,设计专业出身的丈夫亲自操刀,从展柜设置、物品摆放,到色彩搭配、招牌logo等,都花费了巨大的心力。为了压缩成本,曾嬿亲自跑各种建材市场,为了二十几块钱一张的石膏板和老板讨价还价;在上海的二手物品市场一点一点去寻找可用的空调、办公桌等等。从小生活无忧的曾嬿,何曾吃过这样的苦,最难的时候,她甚至辞掉了大学的工作。

在夫妻俩的精心打造下,第一家苏洪鲜食闪亮登场,以其精致的设计、先进的理念得到了受众的欢迎。曾嬿也很欣慰,这一年,她在生活中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孕育了自己的品牌。然而这种美好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一场危机悄然来临。创业时,曾嬿和丈夫采取的是国外比较流行的职业经理人模式,聘请了专业团队负责日常运营。然而,水果行业的入行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掌握了苏洪鲜食的运营模式后,这个团队集体出走自行创业去了,让曾嬿夫妻俩措手不及。曾嬿没有认输,咬着牙一力承担了整个大后方工作,行政、财务、后勤一把抓,让丈夫可以心无旁骛在全国各地跑水果生产基地。当时公司采用的是ERP管理系统,但是没有人会用,连最基本的录单都不会。曾嬿便自己学,自己做,如此一来倒让她发现了原来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存在各种漏洞,例如单据可以重复打印重复报销等等。曾嬿笑着说,祸兮福之所倚啊,上天安排团队出走就是为了促使她去亲自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以便制定更加规范严谨的管理章程呢。后来,为了不再求人做设计图纸,曾嬿又在网上买了课程,掌握了CAD系统操作,学会了自己画设计图。为了解决水果配货效率低的问题,曾嬿亲自参与设计了一条专门的流水线,因为没有厂家能够生产出这样的流水线,她便托人找来各种零部件,自己找人组装,这是国内第一条水果专业流水线,还申请到了相关专利。

似乎每经历一次挫折,曾嬿都会增长一项技能。她笑着说:“因为每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是会有它的道理。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都会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在每一件事情中找到最有价值的部分。”

甘甜:勇闯商海以“诚”立信

曾嬿的成功在于她的善学敢拼,而精神内核则是一个“诚”字。当年,父亲初入社会时曾受到不良诱惑,试图通过缺斤少两的小伎俩来多赚钱。爷爷知道后,气得折断了父亲的秤杆。这个故事对曾嬿的触动很大,这杆用胶布绑好的秤如今被挂在公司的党群服务中心,时时警醒着众人。曾嬿说,不管今天企业的运行模式怎样变化,诚信为本是始终不变的信条。

苏洪有一套严格的品控标准,由专人负责。从各个水果生产基地运来的水果,必须经过糖度、新鲜度等指标检测,合格后方能入库。不同的水果再根据大小、品相、甜度等进行分类,分别进入线上销售渠道、超市渠道或苏洪自营店渠道等。一些品相不佳,或者稍有损伤的水果则被集中起来,以极低的价格进行处置。刚开始,一些员工不理解,觉得有些水果只有一个小斑点,并不影响食用,低价处理太可惜了,便悄悄保留下来。曾嬿发现后会对员工进行批评,强调水果是特殊商品,质量把控尤其重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倒了自己的招牌。如今,这种理念在苏洪已经深入人心,不仅员工在进行品控管理时严谨认真,就连供应商在送货时也会格外加强中间环节的把控,确保水果质量。

曾嬿也经常去苏洪的门店买水果。让门店营业员疑惑的是,老板在自己的店里还会自掏腰包,而且选的都是些已经不太新鲜的水果。曾嬿说,公司是大家的,自己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买水果,自然应该花钱的,至于选择一些不太新鲜的,是为了减少门店的损耗,同时让其他消费者拥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良好的消费体验不仅仅是新鲜的水果,还有便捷的服务。为了打通线上线下销售的壁垒,苏洪做过很多尝试,设计过专门的网站,派送了数百张优惠券;设计过微信小程序,提出了58分钟全城送到家的服务承诺等等。那时候美团等外送平台还没有兴起,为了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曾嬿动员了公司所有的员工包括员工家属一起加入配送大军,往往一场优惠活动结束,公司略有一些盈利,但除掉给员工外送服务时的油费补贴,盈利便成了负数,公司反倒要亏好几万。即便是这样,曾嬿也没有丝毫退却,她始终认为,这是在培植一种新的消费理念,是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联系。

如今,苏洪的网上销售已经做得十分红火,与天猫、京东、拼多多,以及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都有合作,每天线上吞吐量就要达到三四千箱,618等线上活动期间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因为水果是特殊商品,虽然平台规定活动期间的交易在一周内发货,但曾嬿要求苏洪的线上订单必须在两天内发货,第三第四天就要送达消费者手中。当然,这样必然要增加分拣、包装人手,对于企业来说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享受到了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香醇: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做生意是为了盈利,但若仅仅是为了盈利,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曾嬿的商道理念,是自己富裕,也要带动别人富裕。

如今,曾嬿正把自家的葡萄园打造成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前期搭建大棚、种植苗木、平整土地后,然后整体租赁给有种植能力的人自行管培,待到葡萄收成时,对方可以自行寻找渠道高价销售,也可以由苏洪以市场价保底购入。很多人都说曾嬿傻,自己花钱投入却让别人赚钱。但曾嬿坚信,这才是真正的孵化作用,能够带领一批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农场里已经有二三十户这样的租赁承包户,种植的都是高效益的阳光玫瑰葡萄,以一亩地4000斤的产量算,销售额就在4万元以上,扣除租金和各项开支,每亩可盈利3万元左右。而一个租户往往都会承包而三十亩地,收益颇为可观。当然,苏洪还提供另一项孵化服务,可以将苗木资源、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等打包复制,指导有需要的农户自行进行水果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曾嬿说,通过自己勤勤恳恳干出来的,才是最踏实的。在企业内部,她也实行这样的互助基金制度。公司设有关爱基金,员工以自愿的原则每个月可以往基金内投入10元、20元等不限金额的善款。员工的投入很有限,绝大多数的善款还是公司专项拨付,但曾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公司内部形成互助互爱的氛围,让大家乐于帮助别人,同时也能安心接受别人的帮助。光华门店的一位女员工丈夫去世了,孩子还在上学,家里条件很艰苦。曾嬿知道后,决定每月给予这名员工700元的额外资助,作为孩子上学的费用。最令人动容的是,疫情期间公司经营遭受巨大压力,这笔资助却未曾有一个月中断过。

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有时候付出的是物质、金钱,得到的是更加珍贵的善与爱意。曾嬿一直致力于关爱困难学生,在新教育小学等学校也设有爱心助学班。除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资金资助外,曾嬿也时常会给孩子们送一些当季的衣物等等。每次去学校,孩子们都会围着她叫曾阿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让曾嬿忘却了一切的烦恼。“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是我在帮助他们,还是他们疗愈了我。”

一路走来,曾嬿获得过许多荣誉、赞誉。不知不觉中,她已经从当年伴着果香玩耍打闹的小女孩,成长为在水果销售领域的新领军者;从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发奋读书的少女,到如今可以以自身之力带领众人脱贫致富;从因缺爱而伤痛,到用爱温暖别人……这是一个80后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代青年人的蝶变历程。

标签:水果;父亲;员工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