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波澜壮阔;五载耕耘,硕果盈枝。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节点回望,南京市建邺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五年风起江滨,“城市中心”的每一寸土地都书写下奋斗。“十四五”以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十四五”末将达15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保持全市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数增长近3倍,市级总部企业数、纳税亿元楼宇数均全市第一,“经济强”的成就更加显著。
这五年夙兴夜寐,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令人倍感振奋。近五年,建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二,“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江心洲获评联合国“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案例,“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在全市创新打造“先进典型礼遇卡”,激发向上向善正能量,“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
这五年砥砺奋进,建邺人以奋斗为笔,化机遇为墨,推动城市能级持续跃升,建成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成为服务省市大局中分量更重、支撑更强的关键一子,“强富美高”的蓝图从“大写意”一点一滴绘成了“工笔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发出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建邺区委书记,南京河西管委会党组书记姜宸表示,建邺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建成形、实、魂兼备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坚持“金融+AI”双轮驱动,加快实施3C(CBD河西中央商务区、CID河西中央科创区、CED河西中央生态区)联动战略,奋力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邺新实践,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数并重,崛起产业高地
11月11日,头部互联网企业京东集团竞得建邺区NO.宁2025Y05地块,未来将建设百亿级区域总部和万人规模研发中心。从签约到落地选址,京东项目仅用时两个多月,再次彰显“建邺速度”。
京东落地是观察建邺近五年产业变迁的一扇窗。五年前,人们对河西南的印象普遍停留在“居住板块”,区域产业载体尚未成型。“十四五”期间,小米集团华东总部建成开园,阿里巴巴建成全国体量最大、业态最丰富的南京阿里中心,58集团江苏总部、恒生电子江苏总部、宝马全球研发中心等扎堆入驻,建邺成为南京乃至全省“大厂”“总部”密度最高的区域。
数字经济的布局日益清晰,金融强核的能级也在不断跃升。过去五年,建邺持之以恒建设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金融法人机构数占全市63%,自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总量跃居全市首位以来,连年坐稳全市龙头。金鱼嘴基金街区集聚超600家备案私募基金及管理人,在管基金规模占全市一半以上,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基金小镇前十强,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回顾“十四五”,建邺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源于对发展阶段特征的精准把握与历史机遇的牢牢抓住。通过坚定推进以关键要素驱动的产业转型,辖区逐步实现从“无”到“有”、由“好”向“优”的嬗变与新生。在金融城与数智城的耦合聚力下,构建起以“金融+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为主要业态的产业结构,综合实力一跃迈入南京乃至全省“第一梯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打好收官战,奋力开新局,今年年初,建邺区委、区政府准确把握区域发展动能从土地、金融要素驱动向数据要素驱动的深刻转变,全面启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加速向河西南集聚。
不到一年时间,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小米南京科技园跃升为超级研发中心,手机硬件工程实验室投入使用,研发人员突破5000人;南京阿里中心吸引近百家优质企业入驻,包括三星研发中心等世界500强企业、南京能利芯科技等高成长潜力企业,以及米川人工智能等创新“幼苗”和端点星辰科技等阿里生态伙伴,“头部引领、链式发展”产业模式初步成形。
漫步河西中央科创区,“阿里廊”串联起办公、孵化、商业、餐饮等多重功能,构建起互联互通的一站式生态社区。这种物理空间的有机链接,不仅映射出互联网企业开放协作的生态理念,也直接呼应了中央科创区的发展愿景——通过数据要素链接“人工智能+”企业,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在今年南京市委提出的“两城两区两港两中心”创新枢纽布局中,河西中央科创区成为重要一极。未来,建邺将以AI芯片、AI+金融、AI+交通、AI+健康、AI+气象、AI+传感为主攻方向,推进河西中央科创区三年内每个赛道落地2—3家链主企业,带动集聚30家以上生态企业,为全市产业升级与动能转换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城市提质,迈向更高水平
连日来,“南京曼哈顿机位”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站在南京金陵天地室外连廊远眺,南京金融城的现代建筑群一览无余,其中的“C位”——金融城二期C1主塔楼,以主体建筑416.6米的高度刷新南京城市天际线纪录,将于年底正式投用。
若将现代城市比喻为一本书,写字楼就是书的“封面”,映照出一座城市的格局、气度与抱负。“十四五”期间,275米的华新城T1、290米的南京IFC等高品质楼宇陆续交付,南京超200米建筑逾半数集中于建邺,“塔尖城区”实至名归。
摩天高楼见证着“城市中心”的生长轨迹,也成为建邺发展能级跃升的有力印证。五年来,建邺始终以做产品的理念经营城市,围绕“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持续发力,精雕细琢城市功能品质,现代化、国际化程度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对城市品质的深耕,首先体现于人居环境的蝶变。过去五年,建邺老旧住宅整治实现全覆盖,完整社区建设入选住建部试点名单;青奥村广场绿地、滨河绿地焕然一新,爱情湾生态公园入选长三角城市园林绿化优秀案例;南湖东路焕发新生,再现老城“烟火魅力”,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西城·夜未央等网红街区,更成为年轻群体青睐的生活空间。
宜居底色之上,“城市客厅”的商业活力持续释放。伴随全国第三座IFC开业,元通商圈跻身比肩新街口的“一级商圈”和“都市圈中心商圈”;金陵天地亮相即成顶流,开业便登上美团全城商场排行榜榜首;借力“苏超”、全国糖酒会等高能级活动引流聚气,建邺创新发展全景、全时、全龄化的跨界融合消费模式,“欢迎来邺”城市消费IP愈发鲜明。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时尚、文化与艺术如空气般浸润着建邺的日常。江心洲作为南京青奥滨江的核心组成部分,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云锦博物馆新馆等博物馆群高标准推进;南京半程马拉松、江豚音乐节、抖音汽水嘉年华等文体活动接连不断,“文润建邺 艺美生活”文化惠民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城市竞争的核心,本质是功能与品质的综合较量。作为省会城市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客厅”,建邺城市提质的实践,不仅显著增强了自身吸引力与城市能级,更有力提升了南京在全省的首位度,在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格局中的影响力。
这份影响力的拓展,源于建邺鲜明的“国际化”气质,也依托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五年间,新苏合作重点标杆项目生态科技岛在“双向奔赴”中持续结出合作硕果;“涉外法律服务团”精准发力,为企业出海提供从风险评估到争议解决的“全链条”支持;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举办、长三角企业出海服务中心揭牌,一系列开放举措环环相扣,构建起内外联动、开放共赢的新格局。
做优环境,厚植锦绣生态
入冬以来,天气持续晴好,江心洲夹江侧,不时可见江豚跃出水面、追逐嬉戏,为静谧的冬日江面注入灵动生机。
被称为“微笑精灵”的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检验员”。五年前,岛上的摄影爱好者即便蹲守十天半月,也难得一见其踪影;而如今,它们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居民沿江散步时,常能邂逅“江豚蹴浪花”的诗意画面。
这一转变,正是建邺区厚植“锦绣生态”的生动镜头。五年间,建邺空气质量优良比率显著提升,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稳定在100%,7条国、省、市考河道实现长治久清,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基本形成“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个个数字,在建邺化作一处处景观绿地、蓝天碧水,化作了“锦绣客厅”的城市实景。
看得见的自然生态在变,看不见的城市生态也在变——
服务生态越来越优。在建邺,企业最熟悉的人叫“小莫”,最常说的流行语是“有问题,找小莫”,“小莫”服务专员为企业精准提供银企对接、交通接驳、业务代办等专业化服务,在去年全市作风建设满意度评议中,建邺蝉联各板块第一,“小莫”服务企业案例获评全市作风建设十大案例之首。
创新生态越来越好。创新推出“012科创森林计划”,广邀天下英才到建邺建功立业。广泛链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资源,推动阿里校友创业基地、魔搭社区等科创生态项目投入运行,成功落地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技术中心、毅达AI投研中心、创业黑马华东基地等优质创新机构,“大厂+大学+大所”协同发展的科创产业生态正加速形成。
作为南京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建邺坚定践行“投资于人”理念,倾心打造青年宜业宜创、宜居宜游的理想之城。为支持青年落地扎根,在全省率先建成建邺“宁青驿站”,为来宁求职大学生提供最长14天免费住宿服务,并优化人才公寓供给,缓解居住压力;为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开办宁青Yeah校·“邺”青学堂,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全力构建支持青年发展的友好环境。
生态是区域发展的土壤,哪里生态好,资源就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就转向哪里。“十四五”期间,建邺区集聚总部企业数居全市首位,高企数量跃升至南京主城区第二,广大企业扎根建邺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看好建邺”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共建共治,乐享城市客厅
今年6月,南苑街道84岁空巢老人沈霜琳通过手机在“养老易购”平台下单“生命体征监测”服务,用消费券支付15.6元,就体验到了自身所需的健康管理服务。
这是全省首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消费券试点业务,也是建邺区在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为破解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中资源分散、供需不匹配等难题,建邺区将原先面向高龄老人的照护服务时长经费转为电子消费券发放,老年人可根据需要,在“养老易购”平台自主选择服务内容。
老有颐养,幼有所育。走进建邺高新区国际研发总部园,孩子们的欢笑声引人驻足,这里“藏”着一所精心打造的托育园。为缓解双职工家庭的“带娃难题”,建邺区创新推出公办托育品牌,提供就近便捷的专业照护服务。建邺高新区连续五年与金陵河西学校合作开设“四点半课堂”,通过园区贴心托管让创新创业者省心更安心。
工作日早晨八九点钟,成百上千的年轻人从平良大街地铁站涌出,怀揣梦想走进韶华工坊大学生创业园。这里是建邺区以高校创业者、青年创客、海归创业人才等为服务主体打造的大学生创业“0元梦工厂”,也是南京首个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入选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民生大事”与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齐头并进。“十四五”期间,建邺斩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两项“国字号”荣誉,成为南京首个基础教育领域“双创区”;明基医院二期建成投用,与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等4家三甲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开展“人才邺市”招聘活动超百场。
著名画家钱松喦在游览莫愁湖时挥笔写下“到此莫愁”4个大字,表达“生活无忧”的美好愿景。五年来,建邺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此莫愁”化作了每个建邺人的切身感受。
一项创新之举是,建邺今年将“打造一批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集成供给样板”列为2025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精准整合资源力量,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五年砥砺奋进,一卷“光阴故事”。时代巨浪中,“城市中心”壮写非凡巨变,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建邺力量。下一个五年,这片土地还将带来怎样的惊喜?
当金融城的塔楼与科创区的智慧交相辉映,当国际化的气质与“城市客厅”的烟火温暖相融,锚定更高水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建邺必将以过硬实绩勇挑大梁,激起高质量发展的奔腾巨浪。(鹿琳 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