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快评 | 尊重每一份正当诉求 或是解决“霸屏”的真“钥匙”
2025-11-12 16:5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张承辰  
1

近日,上海嘉定一名大学生以完成课程作业为由,网购“通用钥匙”,关停了百余部电梯内的楼宇广告,相关视频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留言“做了我不敢做的事”,道出了许多人面对无孔不入的广告“霸屏”时的无奈。

这把小小的钥匙,不仅关停了喧闹的电梯广告,更打开了公众对“侵入式广告”积怨已久的心结。该学生的行为本质上是借助课程作业的创意形式,表达对电梯广告的不满。他认为,电梯借助狭小空间,通过“听觉轰炸”和“视觉霸屏”不断“洗脑”,强迫乘客接收广告信息。不少电梯广告内容低俗、制作粗糙,而优质广告本应兼具艺术价值与审美内涵,而非依靠强制曝光达成传播效果。

然而,这一行为面临法律层面的质疑。法律人士指出,电梯属于业主共有部分,单个业主无权单独决定关停广告。擅自关停可能侵害物业公司或广告主的合同权益,也可能影响其他业主对共有部分的收益权。维权诉求虽具正当性,但表达方式仍需回归法律框架。

争议背后是权益模糊的深层问题。这些广告是否经过业主同意?收入去向何方?收益是否透明?《民法典》明确规定,小区电梯作为业主共有部分,利用其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后应归业主所有。但现实中,收益明细与分配往往是一笔“糊涂账”,多数业主对广告入驻不知情,对收益去向更是一无所知。这种权益被架空的现象,成为公众不满的重要根源。

类似困扰已超越电梯场景。近期,某宝“双 11”期间的霸屏广告被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打开常用手机 APP时,稍有晃动或误触就会立即跳转至购物页面。关闭时,要么因跳转过快来不及操作,要么关闭按钮过于隐蔽。“想打开某宝时,我自己会打开”这一网友热梗,恰折射出霸屏广告带来的普遍困扰。

这与电梯广告的强制观看逻辑如出一辙,都是借助技术手段,在用户非自愿的情况下强行占据其注意力资源。工信部早在2023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不得通过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也不得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方式诱导用户操作。然而此类现象屡禁不止,暴露出在流量至上的商业竞争中,技术的“精准算计”正不断侵蚀个人权益。

值得深思的是,在这把“钥匙”的是非对错之外,更应关注公众的真实诉求。该学生的行为虽有法律风险,但其诉求具有现实正当性。对于霸屏广告、高灵敏度跳转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监管不能止步于“发通知”,还需制定更明确的惩戒标准、采取更果断的执法行动,为技术应用划清红线。业主对共有部分的管理权、用户对数字体验的选择权,都需要更顺畅的实现渠道,避免让“非常规表达”成为公众的无奈选择。

技术不应成为裹挟注意力的工具,空间与屏幕也不应沦为强制传播的“牢笼”。广告的本质是信息传播,而非注意力绑架。只有建立在尊重与同意的基础上,公共空间与数字环境才能更加有序文明。

这或许才是解决“霸屏”乱象的真正“钥匙”。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承辰

标签:
责编: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