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学子执笔绘童心,井盖变身校园“艺术打卡点”
2025-11-10 16:53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近日,南京传媒学院的校园里掀起一阵“低头热”——原本灰暗单调的井盖,悄然变身为一幅幅充满童趣与创意的“大地画布”。龙猫、锦鲤、招财猫、大白鹅、小鲸鱼……这些承载着童年记忆的动画形象,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学生的笔下“活”了起来,成为校园中一道行走的风景线,也让公共艺术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师生的日常。

从“被遗忘的角落”到“行走的艺廊”

走在南传的林荫道与教学楼前,不经意间低头,便可能邂逅一份惊喜。憨态可掬的龙猫静静“坐”在井盖上,仿佛随时会从草丛中探出头来;戴着墨镜的招财猫挥手致意,为路过师生送上“恭喜发财”的祝福;锦鲤在水中“游”出好运,大白鹅在花丛间悠然漫步,小鲸鱼则在“海底”吐着欢快的泡泡……

这些生动形象的创作者,正是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学子。他们发起“校园微空间改造计划”,以井盖为画布,以环保颜料为媒介,将专业技能带入公共空间,让艺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我们希望用画笔唤醒大家对童年记忆的共鸣,也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度和故事。”参与指导创作的老师表示。

专业视野+公共意识:艺术与实用的平衡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注重画面的美观与创意,更兼顾实用与环保。他们使用耐磨、防水的环保颜料,确保画面经得起日晒雨淋;同时,在绘制时特意避开井盖的功能标识,不影响其安全使用。从草图构思到色彩填充,同学们分工协作,将动画造型、色彩构成、场景设计等课堂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公共艺术作品。

“这不仅是一次美术实践,更是一次公共艺术教育的延伸。”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丁海祥教授表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艺术融入公共空间,如何与受众产生情感连接,这正是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从校园打卡点到社会影响力

随着一幅幅井盖画的完成,这些“大地表情包”迅速成为校园内的网红打卡点。师生们纷纷驻足拍照,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份“踩在脚下的浪漫”。有网友留言称:“每一步都像走进童话世界!”“动院学子真是人间宝藏!”

这场看似“小而美”的实践,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公共艺术理念。它不仅是校园美化的一次尝试,更是对“生活处处皆艺术”的生动诠释。通过童年动画形象的运用,学生们成功唤起了跨代际的情感共鸣,让艺术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纽带。

未来展望:微空间改造的无限可能

据了解,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将继续推进校园微空间改造计划,未来可能会将创作范围扩展至电箱、墙面、阶梯等更多公共设施,用创意点亮更多被忽视的角落。

“在南传,每一次低头,都可能与惊喜相遇;每一段路,都因艺术而浪漫。”这句在学生中流传的话,正是这场艺术实践最好的注脚。

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这样的项目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更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用艺术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责任感。当井盖不再只是井盖,而成为承载记忆、传递情感的媒介,公共艺术便真正走进了生活,而校园,也因此成为一座永不停展的露天美术馆。

通讯员:曹静  周政君  张怡琳

标签:
责编: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