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第二次“标准周”在南京市建邺区正式启幕。为期五天的会期里,全国顶尖专家学者将聚焦数据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共商共话新技术、新应用的标准需求。
数据标准是激活数据价值的关键基石,对于推动数据基础制度落地、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此次“标准周”搭建了数据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国字号”会议落地何处,往往是观察产业风向的重要窗口。“标准周”选择南京、落子建邺,既是对江苏省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的充分认可,也鲜明展露南京市、建邺区扎实的数据产业基础、完备的数据产业链条和领先的数据产业应用。
今年以来,建邺区在数据要素化、资产化领域接连实现多个“首创”:全国首单“智慧停车分析数据”通过备案并挂牌交易;全国首单数据资产ABS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建邺区4个项目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首位。
以此次“标准周”为契机,建邺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加快打造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和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聚区,至2027年全区数据企业突破2000家,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1500亿元。
聚“数”成势,崛起产业新高地
10月28日,由江苏省数据集团与蚂蚁集团等共同出资的江苏数信通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在建邺完成注册。该公司业务覆盖数字技术服务、数据处理服务等数据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将助力建邺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同一天,南京数链智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地。作为国内数据资产运营领军企业——云基华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该企业将依托总部在数据资产化领域的技术积淀,全面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并以南京为战略支点,深度辐射长三角地区。
头部企业接连落子,展现出对建邺数据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南京数智城开园两年来,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园区内苏美达、中软国际等行业龙头标识随处可见,已集聚“数商”1800余家。数字江苏科创园今年刚刚启用,已成功吸引超100家数据企业入驻。
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数据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去年,建邺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辖区发展已从土地要素驱动、金融要素驱动进入数据要素驱动的关键判断,并提出以“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的首发区”为突破口,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加快推动产业深度转型。
发展数据产业,建邺具备坚实的基础与优越的资源禀赋——
看产业积淀,建邺区软件信息业和科研技术业营收稳居全省前列,全国互联网企业20强中有13家在此设立区域总部。蓬勃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为数据产业的生长提供了丰厚土壤,最新发布的南京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将建邺明确定位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看产业链条,对照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据产业六大门类,建邺在每一领域都集聚了优质链主企业。辖区已入驻55家总部企业,数量位居全市首位,总部类和平台类企业源源不断地供给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方面,5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在此扎根,涌现出土星科技、原力数字、万得资讯等一批在人工智能、3D数字内容、金融数据开发等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开鑫科技、中通服咨询、苏交科等一批数据咨询、认证和服务企业也在建邺扎堆集聚。
数据从生产要素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均在建邺布局智能算力设施,阿里云(江苏)、华鲲振宇等专业数据基础设施服务商也纷纷集聚,为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乘数而上,聚数成势。今年3月,由省数据集团与建邺区共建的江苏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孵化中心正式揭牌。该孵化中心是培育数据开发商的“摇篮”,通过技术赋能、生态聚合与场景创新,短短半年,围绕金融、交通、医疗、城市治理等15+X个重点场景,已有超40家公共数据开发商入驻。
截至目前,建邺数据产业已形成“三个千”的规模体量:数据企业超千家,营收超千亿元,数据产业基金超千亿。产业赛道全面覆盖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资源、服务、应用与安全六大类别,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今年3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调研建邺时,专题听取数据产业发展汇报,明确支持建邺打造首批省级数据产业园。
以“数”为擎,拓展应用新场景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则在场景。在建邺区,从城市治理到产业转型,数据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入现实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走进南京汉卫公共卫生研究院,智慧疾控综合管理平台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数据大脑”,实时汇聚并动态呈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应急资源储备、疫苗接种进度等多维度信息。研究院执行院长闫艳介绍,平台已累计服务人群超过700万,发出各类风险预警超1万条,以其为核心的“数据要素赋能公共卫生数字化管理体系”项目,在去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斩获佳绩。
文旅领域同样因数据而焕发新生。江苏欣网视讯开发的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依托位置大数据技术,构建起客流分析、产业运行、文旅云图等可视化模块,成为行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辅助。公司总经理李永军介绍,企业已形成涵盖运营商大数据、智慧文旅、数据中台等在内的完整产品体系,业务遍及全球。
在建邺,数据正成为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今年8月,中舟数联打造的“诚信保”司法风险识别平台,入选江苏省公共数据“跑起来”场景实践案例,该平台基于授权合规数据,覆盖全国超2亿经营主体和14亿自然人,使中小微企业也能具备媲美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在2025年全国“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分赛决赛中,建邺区共15个项目脱颖而出,其中6个斩获一等奖,4个项目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奖,居全省区县榜首。
数据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正在更多关键领域催生可预期的商业前景,建邺已在金融、健康、交通、气象等数据高价值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应用生态——
在金融领域,建邺集聚苏商银行、华泰证券等各类金融类机构超1800家,而金融正是数据要素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在健康领域,国家级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落地,医保数据实验室赋能“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案例入选国家数据局示范场景;在交通领域,建邺汇聚省交控、省港口、零浩科技、福佑卡车等一批头部物流与出行平台企业;在气象领域,中国气象局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江苏省气象台等10余家国家、省级气象研究机构落户,阿里达摩院也在此布局气象数据创新业务。
实现数据驱动的价值共创,离不开可信数据空间的底层支撑。由省数据集团、省沿海集团等5家企业打造的6个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入选江苏省“123+”项目库,数量居全省首位。预计到2027年,建邺全区将建成20个以上国家或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并实现跨域互联,为更多场景创新与应用落地提供坚实基础。
推动“场景孵化产品、产品反哺场景”的良性循环,建邺区计划每年打造不少于20个“数据要素×”标杆场景,通过三年持续建设,累计形成10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
优“数”生态,构筑发展新环境
每天早晨八九点,一拨又一拨年轻人如潮水般从梦都大街地铁站涌出,步履不停走进建邺区青年开发者双创基地——模法学院。这一专注数据与大模型开发的创新社区,首期提供约3万平方米免费创业空间和近2000个精装工位,真正实现青年人才“拎包入住、无忧创业”。
建邺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模法学院”将重点扶持青年数据开发人才,“专属政策礼包”涵盖0元租金入驻、数据语料供给、智能算力网联、模型工具赋能、应用场景开放等全链条服务,并配套人才公寓、项目路演、融资担保等支撑体系,系统培育数据产业新生力量。
推行“0租金”创新创业模式,背后是建邺区委、区政府的深层次考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产业“稳定器”,更需要生态“强磁场”,产业生态的温度,直接决定着发展能级的高度。为此,建邺持续优化数据产业发展环境,构建全方位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区域金融资源集聚优势,建邺强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开展股权投资。江苏省首只聚焦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省级专项基金——江苏省数据产业基金已落地建邺,重点投向数据产业、人工智能、智算中心建设等关键领域。积极参与组建南京市软件信息服务业基金,联动金鱼嘴基金街区撬动百亿级跟投规模。长三角数据要素路演中心的成立,进一步为企业提供了数据展示、交流对接和融资的一站式服务,汩汩金融活水推动数据价值加速释放。
持续加码算力基础设施,建邺区联合运营商创新搭建“云上智算中心”,并积极引进阿里云等国内头部智能算力企业,提供万P级智能算力支持。区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模数券”用算补贴,实现算力直达园区、光纤直达桌面、补贴直达账户。
数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共享、协同、互补、共赢原则。在产学研协同方面,建邺与南大智科院共建AI创新赋能中心,与东大卓越工程师学院共建“数×智+”产学研合作中心,大力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支持本地企业与高校开展课题联合攻关与人才联合培养。近年来,全区累计获批数据领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95%的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由企业获得,形成了从关键技术攻关到成果工程化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今年以来,建邺区举全区之力在河西南建设河西中央科创区,塑造区域发展的第三条增长曲线,打造南京科创版图升级的“展示窗口”、汇聚顶尖创新要素的“中心地带”。以高质量数据集为支撑,该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峥嵘初显,今年5月开园的阿里南京中心,已迅速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家。
攀高逐新,加“数”奋进。面向未来,建邺亮出清晰发展目标:充分发挥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与数字经济产业高地优势,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相互赋能,促进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耦合联动。到2027年,形成“数据、金融、人工智能”良性发展循环,将建邺打造成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数智产业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