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佳节,江苏非遗在“不老村”绽放风采
2025-10-29 18:32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蔡阳艳  
1

非遗进社区、进景区是当前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两种重要实践模式,通过不同场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江苏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10月29日,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南京市浦口区文化馆、浦口区江浦街道办事处举办“水韵江苏·精彩非遗”走进浦口区白马社区不老村活动,让非遗在社区、在景区中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非遗市集:传统技艺展示平台

非遗市集,宛如一条流光溢彩的文化长廊,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地的16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展示着非遗的独特魅力。指尖生巧处,南京绒花以蚕丝凝韵致,珠绣凭针线显精致,南通绳结编绕匠心,徐州香包承载美好,民间布艺勾勒生活雅趣;舌尖留香间,常州萝卜干鲜脆爽口,裔家牛肉醇厚入味,淮安茶馓酥脆蓬松,阜宁大糕绵软香甜,每一项制作技艺都留存着地道风味;传统美妆与工艺领域,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续写古典美妆传奇,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泰州木雕以精湛手法雕琢器物之美;还有南通薄荷油提炼技艺尽显物产加工智慧,搭配充满市井活力的抖空竹,共同织就江苏非遗百花齐放的生动图景,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游客前来围观、试吃、购买。

活动恰逢重阳佳节,众多单位组织离退休干部前来不老村观光登高,共度佳节。省非遗保护中心特地邀请了两个康养健身项目——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方法和中医缝针疗法前来展示,为现场老年游客送去健康体验。中医蜂针疗法是江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参加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进社区、进景区活动。该项目连云港市级传承人刘华松为现场群众普及中医蜂针疗法相关知识,“蜜蜂蛰针结构精细,就像一根天然的注射针,蜂针疗法就是采用蜂蛰方法,将工蜂毒液注入人体经络穴位,达到治愈疾病的作用,尤其对风湿、内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具有天然、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等特点,是一项独具特色的生态中医技术。目前蜂疗已经广泛运用于养生与治疗之中。”

非遗课堂:沉浸体验非遗匠心

如果说非遗市集是展示、是购买,那么非遗课堂则是体验、是融入。省非遗保护中心此次活动共组织了两场非遗课堂体验:徐州香包和绒花制作技艺。

徐州香包省级传承人井秋红为社区群众、游客讲授香包相关项目知识、制作流程。传承人现场制作香包并对制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指导现场观众制作。“香包不仅好看,还有驱虫的功效,重阳节佩戴特别有意义。”

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是中华民族传统饰物中的瑰宝。绒花制作现场,传承人许昕用特制钢针将蚕丝绒挑制、塑形,转眼间就变成一朵栩栩如生的绒花。参与者在传承人的点拨下,学习勾条、打尖等手法,尝试制作一朵小巧精致的绒花作品。

活化传承:非遗扎根现代生活

传统节日为非遗传承提供载体,非遗技艺为传统节日注入活力。此次江苏非遗重阳佳节走进社区、景区,是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实施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一次成功且生动的实践。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范萍表示,“选择在重阳佳节于不老村举办此次活动,兼具文化内涵和场景优势。不老村山水兼具、风景优美,重阳节有敬老、祈福传统,不老村“不老”寓意与节日内涵高度契合,社区与景区的双重场景,让江苏非遗走出展厅,真正走向现代群众生活。”此次活动不仅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平台,更是通过“观赏+体验”,让社区居民、游客在活动中感受江苏非遗魅力,增强江苏非遗传承动力,提升江苏非遗生命力。

近年来,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创新活动形式,着力打造“水韵江苏 精彩非遗”活动品牌,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先后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商圈、非遗在社区等多项非遗传承体验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接下来,省非遗保护中心还将持续开展“水韵江苏 精彩非遗”系列活动,将活动下沉,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标签:
责编: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