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街道桑园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10-11 16:4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桑园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围绕“组织共建、产业共兴、文化铸魂、志愿服务”四个方向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提质,先后荣获“2022年度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先进村”“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

组织共建:打破壁垒,织密协同发展网

桑园村坚持“开门搞党建”,主动破除组织边界,构建跨领域共建格局。先后与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南京禄口临空商旅、禄口望园等企业,以及南京红叶社会工作服务社等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工作机制。搭建起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合作桥梁。通过定期举办“生活科普进社区·关爱你我齐健康”“赓续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等共建活动,将党建资源精准融入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产业共兴:激活引擎,拓宽增收致富路

紧扣乡村旅游大道发展主轴,聚焦“产业兴旺”目标,大力发展“党建+产业”模式,推动民宿餐饮、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让村集体增收有路径、村民致富有着落。文旅产业破局。依托南京禄口临空商旅的运营优势,挖掘乡村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民宿餐饮产业,打造“党建+文旅”特色品牌。目前,成功培育农家乐2户,可提供“农家菜+乡村体验”一体化服务;注册“青木兰花”特色农产品品牌,整合村内年糕、粉丝等优质农产品,通过“线上电商+线下门店”双渠道销售,带动6人稳定就业,年营业额超3万元。现代农业提质。完成38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成功对接5个种植大户,种植应季粮食1460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周边群众提供大量就近就业岗位,土地租金年创收65万余元。

红色铸魂:擦亮底色,厚植精神文明根

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建设,让红色基因融入乡村发展血脉。打造红色阵地。围绕纪念展、横山烈士纪念碑,精心打造红韵长廊、风华驿道、初心广场、彩虹大堤等红色景观,将革命历史转化为“可看、可感、可学”的立体教材,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和教育项目,累计接待访客6万余人次,红色影响力辐射周边。丰富文化载体。组织党员骨干与文化志愿者挖掘整理本地红色史料,编撰《家园的记忆》《横山新四军红色故事集》等乡土读物;围绕“培育乡风文明,绘就和美乡村”“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守护红色文化,绽放志愿精神”等主题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为社区共治筑牢文化根基。

志愿服务:精准发力,点亮为民服务灯

以党组织为纽带,培育“红声”宣讲队、“红岭”党员服务队、“红谷”村民志愿队、“红林”高校共建服务队、“红色文化”守望者服务队5支特色志愿小队,如同“红色星火”深入群众。志愿队累计开展政策宣讲、为民服务、环境整治等活动20余场,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切实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美丽宜居:扮靓乡村,绘就生态新画卷

桑园村将美丽庭院创建、乡村旅游大道建设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生态提升。近年来,共打造市、区两级美丽庭院23户、美丽庭院示范带1条,呈现出“移步易景、处处皆景”的生态宜居风貌。通过“党建带群建”,发动党员群众、巾帼志愿者共同参与庭院美化、道路管护和垃圾分类,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一幅宜居宜业、和美共生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如今,桑园村产业有活力、文化有底蕴、环境有颜值、治理有温度。下一步,该村计划依托现有资源,打造“红色研学+农耕体验”的复合型旅游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让党建引领成果惠及更多村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稳步迈进。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