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建邺区江心洲街道洲岛绿园社区地处江心洲核心区域,作为一个较新的商品房社区,辖区涵盖多个住宅小区、商业办公载体、学校及在建工地,面临业态多元、人口结构多样带来的复杂安全管理挑战。洲岛绿园社区积极探索“党建+韧性”新路径,创新性提出并实践了脉络清晰的“1155”安全韧性社区建设模式,即:坚守一个核心(党建引领),夯实一个基础(平急结合),提升五大韧性(组织韧性、空间韧性、机制韧性、文化韧性、技术韧性),最终增强五种能力(凝聚力、适应力、服务力、引导力、协同力),有效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1”个核心: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社区党组织是安全韧性建设的“主心骨”。通过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并将物业、警务室、卫生院、学校及专业机构(如南京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纳入“护岛先锋”党建安全应急联盟,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联动高效的应急管理共同体。
“1”个基础:平急结合,有备无患
社区将应急理念融入日常,夯实“平急两用”基础。辖区内休闲广场在紧急状态下可快速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社区宣传栏、电子屏、应急广播系统兼具日常服务与灾时预警功能;建立的应急物资仓库与商超协议储备、鼓励家庭自储相结合,确保物资供应链的韧性。
“5”维韧性:系统构建,筑牢防线
模式的核心在于系统化提升五个维度的韧性:
组织韧性:通过上述党建联盟和网格体系,确保应急响应网络覆盖全面、动员有力。
空间韧性:通过科学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绘制醒目风险地图、优化物资储备布局,提升物理空间的安全冗余和转换能力。
机制韧性:制定16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将10个网格细化为35个微网格实现精细管理,培育志愿服务队补充专业力量,确保应急流程顺畅高效。
文化韧性:打造“韧性绿园”广场、“安全咖语”宣传角等实体阵地,运用卡通IP、三句半、VR体验等创新形式,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区文化氛围。
技术韧性:引入防汛消防智能监测、楼栋智慧屏预警、“5G+无人机”巡检等科技手段,赋能风险早期识别和智慧化监管。
“5”力提升:成效显现,能力升级
通过“1155”模式的实践,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凝聚力:党建联盟在防汛巡堤、隐患排查等任务中一呼百应,彰显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适应力:完善的预案和智慧网格确保了突发事件下的快速“平急转换”和有效应对。
服务力:“平急两用”设施、安全体验活动、志愿服务进工地等举措,让安全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引导力:创新宣传方式有效引导居民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相关活动曾获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协同力:多单位、多群体参与的应急演练成为常态,显著提升了跨部门协同处置能力。
洲岛绿园社区通过“1155”模式将安全韧性建设从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未来,洲岛绿园社区表示将继续深化“党建+韧性”建设,做实安全基础,创新服务活动,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乐享的社区环境,乃至整个江心洲的安全韧性洲岛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