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在江宁西部旅游生态环线上的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元山社区,一块鲜红的“共产党员户”门牌成为村民老朱家今年的新装饰。自从社区党委实施“党员亮身份”工程后,126名党员的家庭门前都挂上了这样的标识。“这块牌子既是荣誉,更是责任。”老朱说。如今在社区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一线,总能看到党员带头作表率的身影,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示范效应。
“小积分”兑出自治活力
每个月初,村民李阿姨都会拿着积攒的积分卡,到社区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些积分是她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获得的奖励。“没想到打扫自家庭院、参加社区活动还能积分兑换奖品,现在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社区创新推行“门前三包”积分兑换制度,居民通过参与治理获得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能兑换辖区内美丽乡村设施门票、民宿体验券等。这套机制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敲门嫂”敲出暖心服务
一支由党员带头组成的“敲门嫂”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社区特殊群体最温暖、最可靠的依靠。她们定期上门,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残疾老人提供理发、健康义诊、送戏下乡等贴心服务,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便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此外,社区还每月循环开展免费理发、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真正把关怀与温暖送到居民家门口,让关爱成为常态,让服务触手可及。

“一张网”织密数字治理
在社区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元山数字乡村监控一张图”。这套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合人防与技防多种手段: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巡查队伍定期开展村庄巡检,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实现社区全覆盖,数字平台则实时监测并精准掌握村庄动态,从而构建起“人防+技防+数字平台”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优品牌”绽放文旅魅力
以“花漾元山”党建品牌为引领,社区精选年轻党员干部依据专长组建环保治理、帮困助农、文化传播等志愿服务队,联动党员中心户深度参与乡村建设。社区还与江苏经贸学院、东南大学等高校及企业携手,举办乡村文化演出、非遗体验等活动,搭建城乡文化互动桥梁。
如今的元山,苏家民宿村、菜塘会务村、观音殿非遗村串点成线,形成3平方公里的“振兴聚集区”,汇聚全国甲级民宿、特色餐饮、亲子研学等30余家多元业态。在这里,游客既能体验非遗传承、农耕采摘,又能享受精品民宿、文创空间,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
“童心元”托起儿童友好
“小元宝”不仅是社区着力打造的儿童友好品牌IP,更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贴心活动向导。社区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精心培育“童心元”儿童友好服务品牌,陆续开展垃圾分类、农耕研学、非遗体验、自然拓展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近千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并吸引了众多南京市内外亲子家庭踊跃参与,成为区域儿童服务的一张亮眼名片。

通过党建引领,元山社区正走出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之路,让“安居元山、宜居元山、乐居元山”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