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来了 秣陵街道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17 09: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辖区居民科学素养,近日,秣陵街道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让专业的科学知识走进百姓生活。

非遗科普+创意实践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江宁区秣陵街道胜太社区、河定桥社区于9月13日开展“非遗幸福课堂”科普实践活动。

活动以“非遗科普+创意实践”为主线,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启探索之旅。通过科普视频和实物展示,孩子们了解到拨浪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曾在商贸、娱乐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现场还通过模拟实验讲解“振动发声原理”,让孩子们在观察鼓面弹动中领悟科学奥秘。

动手环节中,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化身“非遗小匠人”,制作个性化拨浪鼓。活动既让孩子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又体验了科学原理的奇妙,特别有意义。

节气知识科普与创意手工结合

为弘扬中华传统节气文化,丰富居民精神生活,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江宁区秣陵街道牛首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开展“白露浸秋意 知白话传承”主题活动。活动将节气知识科普与创意手工结合,让居民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进邻里交流。

活动伊始,社区文化志愿者以“白露”为主题,结合诗歌《蒹葭》及民间习俗,生动讲解了“白露”节气的起源、物候特征及饮食养生知识,如“饮白露茶”“食龙眼”“采十样白”等传统习俗。“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居民们聆听节气文化内涵,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现场氛围轻松活跃。

手工环节中,居民们围绕“白露”主题自由创作木质笔筒。社区提前准备了素色木质笔筒、麻绳等自然材料。大家在志愿者指导下,相互探讨配色技巧,分享创意灵感,活动室充满欢声笑语。活动最后,大家手捧作品合影留念,寓意将“秋日美好”留存于生活中。

活动通过“节气+手作”形式,让居民在体验中传承文化、增进情感。后续,社区将持续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助力建设“文韵浸润、邻里暖心”的幸福社区。

科普小课堂:交通工具的发展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江宁区秣陵街道东善桥社区联合市科技馆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科普小课堂:交通工具的发展”主题活动,20余名青少年通过知识科普与动手实践,深入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历程,并亲手制作脚踏三轮车模型。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以趣味动画与实物模型结合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追溯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从最早的木轮车、蒸汽机车到现代新能源交通工具,生动讲解车轮、齿轮、链条等机械原理在交通革新中的关键作用。现场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青少年们踊跃分享对绿色出行的理解,探讨未来智能交通的可能形态。

知识科普后,活动进入实践环节。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分组合作,利用木质零件、螺丝等材料,从组装车架、安装车轮到调试链条传动系统,一步步完成脚踏三轮车模型制作。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成品兴奋不已,不少家长表示,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既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又培养了耐心与协作能力。

接下来,秣陵街道将持续推出“科技小发明”“科普课堂”等系列实践课程,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搭建触摸科技、启迪创新的成长平台。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