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建14支实践团队、2000余名经贸青年奔赴南京市、徐州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等10余市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内容涵盖红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专业服务基层等多个领域,以亲身实践为社会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溯运河商脉古韵 书民族团结新篇”实践团探访大运河沿线城市,深挖苏商文化与运河文明交融底蕴,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让千年运河文脉焕发新活力。“曦望爱心”暑托团队开设非遗体验课,让非遗技艺在少年儿童心中播下传承种子。

“经彩计行”实践团深入东台市五烈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核,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治理融合路径,激发村民爱国情怀,依托专业优势,为乡村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和反诈技术支持;前往江苏欧邦电机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为企业优化财务管理方案,实现数字技术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融水载文·运河脉动”实践团以“红色寻访+非遗传承”为主题,走进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六圩渡口等红色热土,聆听抗战故事,感悟革命精神,让红色记忆在青年心中扎根;在扬州体验绒花制作、探访非遗绘画工作室,通过“文化小课堂”宣讲运河文化,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
“心心乡印”先锋队化身“农产品代言人”,以短视频推广生态种植,探索“智慧渔业”与“农文旅”融合模式,助力乡土资源转化为振兴动能。

“薪火照桑榆”实践队以中医药知识服务社区老人,通过诗词转盘、香囊制作、肩颈护理等活动,让中医智慧走进日常生活,为银龄健康护航。
“小彩虹”实践团用艺术研学推动非遗焕发新生,团队赶赴泰州兴化开展金箔描金体验、郑板桥纪念馆研学等活动,联合专业机构探索非遗数字化保护,让传统工艺在数字时代延续生命力。
“匠心智行”实践团参观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报国志,将“为国担当”的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组建“空调清洗小队”,为村民提供免费空调清洗服务。
“燃夏逐梦”实践团将非遗体育项目八段锦拆解成社区老少易学乐学的健身课程,将传统养生智慧转化为社区群众的生活技能,实现国家级非遗文化的民间传承。

“红韵兴乡”实践团队奔赴兴化、建湖等地开展实践,期间走访4镇5村,调研6家本地企业,深入“红色小镇”兴化市昌荣镇,祭拜严昌荣烈士,学习先进事迹,利用“青言青语”开展宣讲活动,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走进兴化大闸蟹养殖基地、建湖县九龙口大闸蟹有限公司等,结合团队的创新创业实践,调研大闸蟹养殖及销售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解决技术难点和市场痛点提出建议、达成共识,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团队负责人缪雨妍表示,“在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红源青耕”实践团参观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江宁区档案馆等红色场馆,通过采访对话、参观研学等形式学习英烈事迹、感悟抗战精神。“南朝石刻”守护队联合检察官,以专业记录、法律护航等方式保护六朝陵墓石刻,让历史瑰宝在多方守护中焕发生机。
近年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构建“思政铸魂+专业扎根+校地联动”实践育人体系,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打造出“红色文化宣讲”“非遗活态传承”“智慧助农兴乡”“社区精准服务”等特色项目集群。通过科学化设计实践内容、精准化对接社会需求、多元化整合资源力量,形成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特色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