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医调研团走进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寻金陵医派传、访百年悬壶志
2025-08-26 12:11  来源:南中医青年  作者:陈泓希 李仕康  
1

7月4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承杏仁调研团前往南京市中医院,走进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参观学习,了解近代以来金陵医派的传承史,在沉浸式设计中,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下金陵医派在抗争“废医案”、创办中医学校等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历史贡献。

享青囊遗泽,沐千秋烛照

民国时期有金陵医派 “三卿一石”:朱子卿、武俊卿、 随仲卿、王筱石,以及“四大名医”——“当世医宗”张简斋、“国医泰斗”张栋梁、“望门之后”随翰英和“医理高明”杨伯雅。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金陵医派的主要传承单位,南京市中医院继承发展金陵医派的优秀学术思想和诊疗技艺,丁氏痔科医术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金陵中医推拿术、洪氏眼科医术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陵医派传承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在临床焕发着生命力,续写了生命的赞歌。

忆旧时风霜,惜今日不易

医派传承并非一帆风顺,近代中医药发展屡遭重大冲击,甚至一度面临被废除,馆内通过壁画搭配民国风格建筑构件重现了张简斋、张栋梁等金陵医派医家与全国各地中医界一道,反对“《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及第一届全国卫生委员会呈送教育部的“《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的抗争史。

忆旧时风霜,惜今日不易

金陵医派为应对中医药话语权缺失和自身科学发展的需求,由同盟会元老焦易堂等17位中医药界人士发起,于1931年3月在南京长生祠1号成立了中央国医馆。承担规章制定、诊疗规范、中医学校登记、教材编审、毕业证颁发、行医资质审核等多项行政与学术职能,对近代中医药的存续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贡献。


馆内的收藏文物以有形载无形的方式让观众跨越岁月桎梏,感受金陵医派的历史贡献,以及当代的发展故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