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心洲:“三道防线”筑牢火灾防控网 探索基层消防治理新范式
2025-08-22 17:2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近期,南京江心洲针对安置房、商品房小区、商业综合体及社会面小型场所的火灾防控难题,创新推出三项刚性消防措施,通过构建“应急逃生、源头阻隔、快速处置”三道防线,形成了一套实用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基层火灾防范经验,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第一道防线:逃生通道“应设尽设”,打通生命救援最后一米

针对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逃生难题,江心洲街道明确要求二层及以上场所全面设置应急逃生出口或应急逃生窗,并配备逃生锤、逃生绳等基础工具,实现“应设尽设”。此举不仅提升了人员自主逃生能力,也为消防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目前,辖区内多数小区和商业场所已完成改造,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第二道防线:电动自行车充电区“消防三件套”,硬核隔离火灾风险

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问题,江心洲街道聚焦负一层停放充电场所,强制推行“防火分隔、烟感喷淋、防火门”三大消防措施,做到“应隔尽隔、应装尽装、应关尽关”。

值得一提的是,该街道提倡使用无定位功能的常开式防火门定位器,且人员经常进出的通道设置成常开式防火门,这样既保障日常通行便利,又确保火灾时防火门可自动闭合阻烟阻火,细节之处体现人性化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三道防线:微站快反队“全覆盖”,实现“救早灭小”目标

江心洲在所有居民小区、商业综合体和企业园区配建微型消防站或应急消防小屋,并组建专业化消防快速处置队,确保人员、器材足额配备。这些“微力量”具备响应快、机动性强、熟悉场地等优势,可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控制火情,真正实现“防得住、控得了、逃得出”的防控目标。

“江心洲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消防治理范式

江心洲街道的“三项硬措施”不仅着眼于具体技术手段,更系统性地构建了“预防-阻断-应急”的全链条火灾防控体系。其经验做法在于:一是因地制宜,措施贴合实际场景需求(如常开式防火门的创新使用);二是刚性推进,通过行政推动与标准约束确保执行到位;三是社会参与,快速处置吸纳物业、志愿者等力量,实现群防群治。

目前,该范式已引起多方关注,被认为对类似城市区域具有较高借鉴价值。未来,江心洲将继续深化消防治理创新,助力南京建设更高质量的安全发展型城市。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