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实践团走进大竹县 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2025-08-20 15:21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竹乡邮韵”社会实践团赴四川省大竹县开展主题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园区与非遗工坊,探寻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践团由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磊担任授课教师。

稻香虾跃映乡兴——青春见证“共富田”的生态密码

实践团踏上广子村的稻虾共生基地,一片充满生机的景象扑面而来。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专家+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何紧密联结,织就一张惠泽万千农户的致富网络。在广袤的稻田间,学习不再是书本概念: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精妙生态循环深深打动了大家,理解了其背后正是对国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具体要求的生动诠释。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稻田与文旅的巧妙融合——江南风竹桥、特色民俗表演,让静态的田园风光升级为可体验、可消费的“美丽经济”新场景。行走田间,同学们不仅看到了丰收的希望,更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赋予现代农业的澎湃动能,肩头助力乡村宜居宜业的责任感也更加清晰。

竹韵四库润新声——翠海深处感受科技“点绿成金”

置身于苍翠欲滴的大竹森林“四库”实践基地,实践团成员在清雅竹香中,实地探访“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生态智慧如何在此落地生花。亲眼看到以竹纤维、竹缠绕、竹浆布为代表的竹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以竹代塑”的创新实践,深切感受到传统资源在现代理念下焕发的新价值。VR沉浸式体验更让同学们“穿越”竹林生长与产业发展的历程,智慧林业系统展现的精准监测画面,则让大家赞叹科技如何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注入精准动能。此行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激活产业活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更坚定了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醪糟香里青春行——一粒糯米的传承与创新蝶变

在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被弥漫的醉人糯香牵引,走入一段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业振兴之旅。从醪糟博物馆的古法技艺展示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成员们亲历了一粒糯米如何跨越时空,从传承千年的非遗美食蝶变为畅销全球的现代食品。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企业如何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实现产业兴旺与农户增收的双赢。品尝着清甜可口的醪糟冻干新品和米酒饮料,大家惊叹于真空锁鲜、冻干等工艺带来的突破——这不仅是口感的升级,更是科技赋予传统非遗的新生命,极大拓展了市场空间和文化影响力。这趟醪糟香里的探访,让实践团成员真切体会到了科技赋能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以及文化自信在产业振兴中的深厚底蕴,更鼓舞着大家将专业所学融入乡土实践的广阔天地。

青创星火耀竹乡——科创赋能点燃乡土未来引擎

走进大竹县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实践团立刻被浓厚的创新氛围所感染。看到一个个依托“稻、麻、茶、竹、椿、虾”六大特色产业而生的创新项目在园区扎根成长,成员们深刻理解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层实践。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推动成果转化的实例,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产学研”深度融合释放的强大能量。更令人振奋的是,园区通过完善的孵化服务体系、创投基金和人才引进政策,成功汇聚并点燃了众多返乡青年的创业梦想。在这里,同学们触摸到了政策引才、科技强产、产业富民的鲜活路径。那些同龄人在巴山蜀水间用智慧开拓事业的场景,深刻启示大家:唯有将创新实践深深植入乡土需求,才能真正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励同学们要勇于把创新的思维、专业的技能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产业的实干担当,让青春在乡村的沃土上绽放璀璨光芒。

从稻虾田埂到竹海深处,从非遗工坊到科创园区,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乡土,触摸到了乡村振兴最鲜活的脉搏,见证了新时代乡村以特色产业筑基、以科技创新赋能、以生态富民为本的振兴路径,为新时代青年投身基层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本次实践是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信仰·追寻·传承”主题思政课的课程之一。2025年,学院以“信仰·追寻·传承”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由学院党政领导亲赴实践一线参与授课,全体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带领265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2436名本硕博学生,赴全国开展实践学习活动,用行走扩容思政课,以实践体悟大道理,在火热的实践中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标签:
责编: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