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醉乡土:十年深耕 结出“果子王”
2025-08-08 15:45  来源:龙虎网    
1

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止马岭东麓,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桃园,每逢春夏之交,桃花盛开,粉白相间的花朵漫山遍野,宛如一片绚丽的云霞。到了果实成熟期,一颗颗饱满多汁的桃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游客们穿梭在桃林中,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这里是南京果子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领地”,也是叶国强用十年光阴,在荒地上种出来的“世外桃源”。

归乡路:从质疑声里扎进泥土里

2014年的竹镇镇,桃花岛的万亩桃林正愁着销路,叶国强却在这时扛起了锄头——他要在家乡承包800亩荒地种桃树。“疯了吧?桃花岛的桃都堆成山了,他还往里扎?”质疑声像初春的冷雨,浇得叶国强心凉,彼时的他连找个帮工都难。

那时的叶国强,白天在桃花岛当管理员,一天的工资能顶桃园三个工人的工钱;可一到傍晚,他就拖着灌了铅的腿往自己的荒地赶。桃树要剪枝,土地要翻松,月光常常成了他唯一的“灯”。“别人觉得我傻,可我总觉得,这片地能长出不一样的桃,能让‘果子王’成为响当当的牌子。”他攥着锄头的手,磨出了一层又一层茧。

2017年的那场暴雨,成了最狠的考验。瓢泼大雨连下几天,桃树上的果子被打得往下掉,在泥水里浮成一片。凌晨四点,叶国强带着工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水捡桃,裤腿沾满泥浆,鞋子陷在泥里拔都拔不出来。装满一卡车后,他自己开车往市场赶,为了省运费,卸车、叫卖全是自己来。“卖到后来,十块钱一筐!只要不烂在地里,就不算亏!”那段时间,他常常忙到晚上十点,才拖着一身疲惫回家。那几天,他硬卖了二十万,可三分之一的桃子还是烂在了地里——泥水里漂着的桃,像他心里掉的肉。

叶国强的桃园
叶国强的桃打包好运往市场

但就是这股“傻劲”,让果子王的桃子慢慢有了名气。如今,这里的甜脆桃成了百果园的样品,游客咬下第一口就直咂嘴:“吃过这桃,外面的都成了将就。”

种桃经:让每颗果子都晒足太阳味

果子王的桃为啥不一样?往深处走,答案藏在风里、土里、水里。

这里30公里内看不到一根烟囱,是江苏省的空气标本采集区,风一吹,都是草木的清甜味;脚下的土是火山灰沉淀的,攥一把能捏出锌、硒这些“宝贝”;果园地势高,山泉水顺着沟渠流进来,桃树的根往地下扎得深,像在喝天地酿的“营养液”。“果子的底气,全在矿物质里。”叶国强蹲在地里,捻起一撮土说。

叶国强的桃园桃子挂满枝头

为了让养分都往果子上跑,他从桃苗时就“管着”树——冬天剪枝时专剪高枝,让桃树“横着长”,不往上蹿。这样一来,果子离地面近,游客伸手就能摘,阳光也能把每个桃都晒得透透的。

叶国强在果园检查桃子生长情况

选品种时,叶国强的算盘打得更精。易软、难储存的品种全被他“赶走”,只留耐运输、咬起来嘎嘣脆的甜脆桃。从5月的早熟桃到12月的晚熟桃,60多个品种排着队上市,游客常说:“来果子王,天天有鲜桃啃。”他还把桃苗的成熟期错开种,节假日就多摆几个品种让大家挑,平时就保证一种桃管够,总能让嘴里尝到最新鲜的那口。

桃花节启动仪式现场

不光让桃好吃,还得让来的人舒服。他花小钱在桃林边搭了水上凉亭,种了玫瑰花拱门,每年春天办赏花节,夏天办龙虾节。“进园随便吃,别浪费就行。”他总跟游客说,“要让大家来了就像回了家,这才是真的‘世外桃源’。”

共富梦:碧根果下的乡村新画卷

穿过桃林往深处走,500亩碧根果苗正往上蹿,叶子绿得发亮。叶国强望着它们,眼里有更远的打算:“桃树寿命短,等它们老了,碧根果刚好到盛产期。”这“以短养长”的套种招,是他给生态园画的未来图。

碧根果要8年才挂果,却能长一两百年,果子能当坚果,能榨油,是本“长久账”。“现在一半桃林一半碧根果,既能保住生态,又能让收入不断档。”他心里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

周边村民在桃园工作

如今的这片果园,早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了。周边的村民常来帮忙,十来个固定工人平均年龄60岁,每月能拿3000块;忙的时候临时工能多几倍,一年光工钱就发30万。杨大爷夫妇俩就在这儿干活,一年能挣7万,还能顾着家里的鸡鸭羊,“以前总担心老了没活干,现在守着果园就有奔头比在外头漂泊强百倍!”大爷擦着汗笑,眼角的皱纹里全是满足。

叶国强向江苏农担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桃园生产情况

2020年,江苏农担南京分公司的200万元担保贷款,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这片土地。“农业融资难,难在没抵押、周期长,农担公司的灵活服务,真正帮我们跨过了资金坎。没有农担,咱‘果子王’哪能那么快拿到钱?”叶国强总说,“他们办事快、办法活,真懂咱种地人的难。”

叶国强桃园春季桃花盛开

夏风吹拂,叶国强站在坡上望着——远处的碧根果林在风里摇,桃树下游客正摘得欢,村民们背着筐往仓库运桃,孩子们嬉笑着跑过花丛。这画面,多像陶渊明写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而叶国强,正握着锄头,把这“世外桃源”,一点点种成了现实。

标签:
责编:张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