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江苏省重点智库)、江苏省应天人口安全与健康管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首届长三角人口与老龄科学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与老龄社会治理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多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说,当前中国人口研究中存在概念误读问题,如“总和生育率”与“婴儿死亡率”等核心指标需本土化重构。他呼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科学知识体系,以精准概念服务国家治理。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指出,家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应超越“西方范式”,推动家庭研究成为人口科学核心。他提出“家庭友好型社会”构想,强调家庭在应对少子化、老龄化中的基础功能。中国人民大学杜鹏教授结合京津冀实践指出,区域协同是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他建议构建统一政策平台、推动产业集聚、避免同质化竞争,以提升跨区域养老服务供给能力。针对慢病管理,南京医科大学刘云教授提出“主动健康”理念,强调通过AI、可穿戴设备和健康大数据等智能手段,实现疾病早筛查、早干预、主动干预,为基层老龄群体提供全周期健康支持。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则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五大风险:劳动力、文化、边疆、社会与国防。他认为应提升生育率、优化人口结构、强化边疆人口稳定性,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复旦大学胡湛教授聚焦“数智养老”,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伦理挑战。他提出技术应用应“赋能”更要“赋意”,避免脱离人文关怀,特别强调对“老漂族”等特殊群体的情感与心理支持。
会议期间,江苏省应天人口安全与健康管理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长三角地区具备开展人口与老龄问题集群化研究的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与跨学科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口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