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人可以随时查看机器运转情况,油温、料温和回水温度过高或是过低能自动报警;仓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产品储备情况,及时协调生产跟进;销售部门可以实时获取货品运输位置,能与买方实时汇报距离……在位于金牛湖街道的速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已成为生产现实场景。

走进速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车间入口处的大型液晶显示屏。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台机器的生产数据、车间用电量、温湿度等各项关键指标。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是速鸿电子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打造的智能车间的最新成果。


“除了这块显示屏外,我们的仓库也配备了一块信息看板,专门显示货物储备、流动以及运输情况。”速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勇向记者介绍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系统会自动标记长时间未出库的产品,发出提示。这些信息不仅在现场可以看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也能随时掌握。”
在仓管车间,整齐码放的货物包装箱上都有一个独特的二维码标识。通过扫码,可以立即获取产品的完整信息链:生产车间、采购客户、产品型号、库存状态、原料来源等关键数据。“这些二维码就像是产品的‘身份证’,一扫便知所有信息。”李先勇表示,“过去我们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回溯难度较大。现在不仅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也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了可靠保障。可以说,我们车间现在有了一个称职的‘电子管家’。”

不仅有智能化管理系统,速鸿电子还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其中,“品”字形机械臂能够独立完成一个零件三个面的加工操作;组装车间的自动螺丝机不仅能快速完成三角支架的装配,还能精准识别不合格螺丝的位置;AGV无人搬运车则通过二维码导航,在车间内自主穿梭,实现物料运输的全程自动化。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使企业实现了从物料生产、运输、摆放到配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作为一家集计算机软硬件研发、销售,以及家用电器、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电子产品等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科技企业,速鸿电子是LG、夏普、上汽集团、TCL等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企业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电子管家”系统的引入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速鸿电子的销售额已接近1亿元,与此同时,集团旗下另一家公司的业务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两家公司全年营业额超4亿元。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速鸿电子通过智能化改造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的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业只要敢于拥抱新技术,同样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未来,速鸿电子将继续深化智能制造应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