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讯(记者华诚 张承辰 冯圆芳)从五一到仲夏,经历了母亲节,再到父亲节。由新华日报・交汇点大平台主办的“今世缘・同题共写父亲母亲”全国征文活动,历时两个多月,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逾2000 篇次,全网传播总量突破530万次,经评审并公示,20篇“最感人父亲母亲” 作品脱颖而出。
记者刘洁拍摄 阮建新(实习生)剪辑
征稿:万千笔墨,藏尽父母本真之爱
自征文启动以来,各地文化、文艺、文学战线的投稿纷至沓来。作家、教师、记者、工人、农民…… 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提笔。老教师笔下《世界上最贵的三张钱》,以父亲珍藏的微薄积蓄映射出如山父爱;《我的岳父是个兵》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自然融入亲情叙事,赋予“父亲”形象更宏阔维度…… 不少作品还巧妙运用方言俗语,细腻描绘母亲侍弄菜园、操持家务的辛劳身影,将母亲饭菜的独特滋味升华为“乡愁”最具体、最动人的意象,字里行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生活烟火。

“来稿数量远超预期,更珍贵的是几乎每一篇都带着‘烟火气’的真诚。”新华日报文化部主任薛颖旦在回顾初筛过程时感慨,编辑团队从两千余份投稿中初选出100 篇进入终评,“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更多的是生活细节的深情记叙 —— 父亲那件补了又补、浸满汗渍的工装,母亲洗衣时倒进水里瞬间变灰的洗衣粉…… 正是这些朴实无华、源自生活的细微之处,最能精准地戳中人心,唤起最广泛的情感共振。”
正如入选作品《父亲的手帕》作者宋金萍在采访时所言:“征文活动栏目像一把钥匙,瞬间唤醒了尘封已久的关于父亲的记忆;像一扇窗,让我有机会敞开心扉去抒发和倾诉。它不仅给了我一个表达心愿的出口,更让我在书写中重新审视生活,对父辈的坚韧与教诲倍感珍惜与感恩。”
评审:细品深酌,丈量亲情至纯之度
来稿层层递进,初筛以“情感真挚度”,选出饱含真情实感、源自作者生命体验的真诚之作;复选锤炼“文学表现力”,在情感真挚的基础上着重考量作品的艺术呈现,让抽象的情感通过具象的文字“落地生根”。
终评深挖“思想深度与时代性”,作品能否超越个体家庭的小叙事,折射出亲情伦理、孝道文化价值,是否体现了时代变迁下亲情关系的思考与新型表达,成为20 篇佳作最终脱颖而出的核心标尺。

“入围作品跳脱命题作文框架,是亲情记忆、生命意义的自然流露。”评委江苏省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协原副主席、作家周桐淦评价,投稿征文既有名家执笔的情深意重,也不乏青春视角的新颖表达。例如,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等作家以深厚的笔力勾勒父母形象,以《跳舞的妈妈》《父亲教我写字》等文稿为活动奠定了高水准的文学基调,年轻作者用新颖的视角和鲜活的笔触,记录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常点滴、代际间的温情碰撞与深刻理解,《妈妈的托底哲学》《穿越小镇大街小巷,父亲为我寻找人生第一杯咖啡》等文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亲情的独特感悟。

评委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诗人龚学明点评:“要让文章达到两个字:感人,关键在于抓住一个情字,要有情的浓度。作品是用来读的,感人的作品要能产生共情作用。”“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主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将传统的汉字书法艺术与现代文学作品相结合,能形成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共鸣。”

评委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少承提到,部分作品将书法、老照片等元素融入文字,让“父亲母亲”的形象更立体。

评委诗人、作家杜立明关注到作者的表达:“他们不回避父母的‘不完美’,写父亲的固执、母亲的唠叨,却在字里行间藏着理解与心疼,这种文学的‘真实’恰恰源自现实的原貌。”
”继父、丑爹、岳父,称呼不同,却是子女对‘父亲’藏在心底最隐秘角落的情感,读来令人泪眼。这也拓展了亲情的边界,将人间大爱与家庭小爱融为一体。”
反响:提笔为念,重识生命来处之温
新华日报文化部主任薛颖旦全程参与稿件审阅,她介绍,征文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初衷是基于共情性极强的主题,让更多人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好的亲情作品能让读者从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父母,这次入围的作品做到了 —— 它们让‘父亲母亲’从抽象的称谓,变成了有体温、有呼吸的生命故事。”

江苏今世缘酒业为此次征文活动的冠名单位,企业代表在评审会上表示,参与征文活动源于对“缘” 字的深刻理解与珍视。活动所传递的亲情之“缘”,人伦之“缘”,孝道之“善”、感恩之“善”,与企业秉持“酿美酒,结善缘”的企业使命高度契合,精神和理念同频共振。
他表示,活动提升了今世缘品牌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美誉度与情感温度,将品牌文化具象化、情感化,更是企业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所承担的一份自觉责任与担当。
后续:廿篇记忆,照见万家共通之情
从一纸征稿到万千回响,此次活动不仅是文学征集,更是关于子女与父母间的双向奔赴,“当我们提笔写父亲母亲时,其实是在重新理解生命的来处。而这份理解,正是孝道文化最鲜活的传承。” 薛颖旦总结说。
尤为一提的是,新华日报新、老报人积极参与投稿,新闻的笔写出醇厚的亲情同样感人至深。本着“新华红”礼让精神的传承,本次对获奖作品数量进行了限额。
另外,新华日报・交汇点大平台还将推进优秀作品的持续传播,让凝结着赤子深情的文字佳作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流淌、共鸣。
附:2025年度“今世缘・同题共写父亲母亲”征文获奖作品名单
父亲篇
《世界上最贵的三张钱》 张学亮
《父亲的手帕》 宋金萍
《天下继父》 高桂荇
《丑爹》 马跃峰
《学波我儿,见字如面》 徐学波
《那个夜晚让我不安了20多年》 席秦岭
《病房里的双亲》 刘香河
《农民“先生”》 一犁
《岳父是一个兵》 陈银健
母亲篇
《跳舞的妈妈》 汪政
《母恩难报 —— 致我的母亲杨胡氏》 杨步才
《我的 “三爸爸”》 龙海秋
《妈妈的托底哲学》 段苏玺
《我的妈妈,我的孩子》 刘青
《我们家的 “朱教导”》 魏平
《母亲和她的棉花地》 李易农
《我的母亲是 “堂倌”》 沈云福
《我的老娘》 王银泉
《人生转角处》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