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探寻“全国第一”的成长密码
2025-07-17 14:2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日报·交汇点讯(记者 华诚 通讯员 张明 李佩璇)2025年刚过半,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依托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组织粮食交易1145场次,成交粮食504.77万吨,同比增长50%,成交量居全国第一。​

这份亮眼成绩的取得,源于其围绕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工作部署,在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坚守“服务政府宏观调控、服务行业提质增效”定位,以强化全省粮食交易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作为、大胆创新。那么,这个粮食交易领域的“尖子生”,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

筑基:攥紧发展的“指挥棒”​

在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的办公区,墙上那张“1+14”全省粮食交易体系示意图,就像一张精密的神经网络。这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轮换统一进国家平台交易的关键所在——省市场是“大脑”,14 个区域分市场(中心)是“神经末梢”,共同织就一张覆盖粮食交易全链条的网络。​

“体系顺了,效率才能提上来。”市场负责人拿起示意图,2025年,他们给分市场(中心)来了个“大变身”。盐城分市场的小李笑着说:“以前我们就盯着政策性交易,守着一亩三分地。现在不一样了,得主动去找种粮大户、加工企业,把社会上的粮源请进交易平台。你猜怎么着?上半年社会粮源成交量比去年翻了一倍!”​

为了让这张网络高效运转,市场还想出了个“妙招”——和所有分市场签了《交易服务工作委托协议》,谁干得好,经费就多给;谁跟不上,就帮着补短板。就像给团队立了个规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整个交易体系拧成了一股绳。​

破圈:搭建合作的“立交桥”​

5月的扬州,一场小麦行情分析会火得不得了。来自8个省(市)的500多位“粮圈大佬”齐聚一堂,从麦子的行情走势到政策变化,从买卖对接再到借钱融资,聊得热火朝天。这已经成了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样的“出圈”操作还有不少。在武汉大学办的交易体系培训班,不光江苏体系内的成员来学,省内外的会员企业也慕名而来;兄弟省市的同行来调研,江苏的“四级储备粮统一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交易的做法也得到了高度认可”;苏川产销对接会上,7 家江苏粮企带着自家的好小麦,签下了一大笔订单,让“江苏粮”香飘四川。​

让人惊喜的是玉米分中心。今年刚正式“开工”,就凭着市场化的法子,把东北的玉米加工原料拉进了江苏。中粮生化、国投生物这些大企业,都成了它的合作伙伴,上半年就做了近5万吨的生意。分中心负责人王钢说:“以前是坐在家里等客户,现在是主动上门找生意,这感觉太不一样了!”​

服务:激活市场的“动力源”​

“凌晨3点手机‘叮’一声,收到交易提醒,早上9点就拍完了,这效率,杠杠的!”盐城粮商王卫国提起市场的信息服务,竖起了大拇指。今年以来,市场发了181期交易结果、24期周报,这些及时又准的信息,就像给商户们安了个“千里眼”。​

服务还不止这些。12 期《江苏粮油行情简报》、2份市场分析报告,给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靠谱的参考;宿迁一家粮企急着收粮缺钱,首笔“供应链贷”810万元很快就到账了;还有个“竞拍贷”,289.2万元帮小微粮商解了燃眉之急。​

说到钱,就不得不提和南京银行合作的“粮采贷”“供应链贷”。20多家基层粮企拿到了2.3亿元的授信,7200万元真金白银投下去,收了3万多吨小麦。泗洪县信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王总笑着说:“有了这笔钱,我们多收了5000吨小麦,还卖了个好价钱,心里踏实多了!”​

蓝图:绘制市场的“新图景”​

看着“全国第一”的成绩单,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并没有停下脚步。负责人指着规划图告诉记者:“下一步,要建全省统一的粮食交易大市场。”​

怎么建?先把交易规则定得更明白,让买卖更公平;再把信息、金融、数据、物流这些资源整合起来,让更多粮源能进平台交易;还得用好大数据,让粮食市场看得更清、管得更好。​

夏粮入库的时候,市场里的电子屏不停刷新着交易数据。不断上涨的数字,记录着江苏粮食市场的活力,也藏着“尖子生”领跑的秘密——把体系建牢、把服务做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路上,一直往前跑。

标签:
责编: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