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全省组织开展“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并策划推出抗战歌曲微课堂。每期微课堂将聚焦一首经典抗战歌曲,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和音乐赏析,帮助广大少年儿童从歌曲中读懂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感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思政课堂
《毕业歌》诞生于1934年,由陈瑜(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曲。2015年,《毕业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


主讲人:阙 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委副书记 副研究员
曲谱分享


音乐赏析

邹 建 平
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
《毕业歌》的旋律结合了民族宫调式与西方音乐的大调式,以符点音符和大三和弦分解进行作为核心音调来表现铿锵有力,昂扬向上的革命性和斗争性!歌曲采用的是多段体结构,音乐由核心音调贯穿发展,不间断地向前,层层推进。合唱以和声性结合为主,各声部紧密配合,通过和声的张力和变化,展现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感染力,尤其是在 “巨浪,巨浪” 等歌曲的高潮部分,多声部的交织将情绪推向顶点。
歌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勇敢担当、奋勇前行的精神面貌。演唱时应让人强烈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以及青年学子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