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全省组织开展“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并策划推出抗战歌曲微课堂。每期微课堂将聚焦一首经典抗战歌曲,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和音乐赏析,帮助广大少年儿童从歌曲中读懂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感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思政课堂
《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抗战歌曲。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辗转南京、武汉等地,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八路军办事处。在这里,他通过深入了解战士们的战斗生活,创作出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首次演出就受到热烈欢迎。此后《游击队歌》迅速流传全国,至今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主讲人:徐彦秋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中央乐团合唱团 - 游击队歌.mp3
音乐赏析

庄 曜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游击队歌》产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首歌曲由于音乐形象生动、坚毅果敢,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广为传唱,鼓舞士气,直到今天仍然是合唱团经常演唱和喜爱的曲目。歌曲为G大调,情绪明朗,采用了再现单二部曲式,第一段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富有弹性,表现出一种神秘、机敏的情绪。第二段的前半部分以坚定、顿挫的八分音为主,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情绪表现豁然明朗。在合唱编排上,四声部混声合唱版本让歌曲的表现力更为丰富,不同段落的力度、节奏、音区及合唱声部织体的变化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
这首歌曲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让听众在感受音乐艺术形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在抗战烽火岁月中,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战斗热情、乐观精神,以及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