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江浦街道,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涉农社区 —— 老虎桥社区。它由 5 个拆迁安置房小区、4 个商品房小区和 2 个村民小组构成,本地 1 万名拆迁农民与 0.9 万名外来新市民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 “二元共生” 生态。然而,在这多元融合的背后,城乡文化碰撞、代际需求差异、治理资源分散等挑战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难题,老虎桥社区积极探索,以 “情感联结 + 精准服务 + 文化浸润” 三轴驱动,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基层治理创新之路。
走进老虎桥社区,四季茶吧是不得不提的 “精神地标”。它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休憩的物理空间,更是社区文化的象征。在这里,“春饮亲民茶、夏饮解忧茶、秋饮交心茶、冬饮暖心茶”,四季流转,茶香袅袅,不同群体的居民围坐在一起,共同的记忆在茶香中串联,情感的坚冰悄然融化,这里成为社区治理温暖的起点。
社区治理,关键在人。为了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老虎桥社区在议事协商方面下足了功夫。针对安置居民不善表达、新市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社区精准找到了安置房与商品房居民需求的 “最大公约数”,以消防安全、邻里互助等共同利益为纽带,成功促使居民从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同时,社区创新推出的 “线上议事法” 更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居民们随时随地都能提出议事需求,线下有序开展议事。万翠园增设机动车位、安置房物业考核、西华公寓门头消防整改等方案,都在这一机制下顺利通过,真正实现了让沉默的大多数发声。
孩子是社区的未来。每周六,四季茶吧都会迎来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少年,他们在这里参加社区与南京审计大学联合开展的 “四季同行” 周末助学活动。“科学实验 + 课业辅导” 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绘制社区地图、设计儿童专属停车位、垃圾分类宣讲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此外,“虎头虎脑爱心暑托班”“四季小花朵儿童绘本营” 等项目,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在精准施策方面,老虎桥社区根据不同小区的特点,创新推出了 “安置小区做加法、商品房小区做乘法” 的差异化治理策略。在安置小区,老年人口占比超 40%,社区设置红白喜事互助点,倡导文明新风尚;组建 “四季同行” 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网格夜巡;引入物联网技术保障独居老人安全;将老旧小区改造提上日程;完善物业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小区管理水平,重构熟人社会新范式。而在以年轻家庭为主的商品房小区,社区打造 “安全守卫随手拍” 数字平台,激发居民共治热情;开展 “新市民” 融入计划,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造青春友好型社区。
文化,是社区发展的灵魂。“小老虎合唱团” 成为社区文化融合的亮丽风景线,15 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与社区 “银发伴唱团” 一起,在社区村晚的舞台上实现了四代同台献艺,唱响了融合的 “最强音”。“社区夜校” 则构建起了 “夜校 +” 生态圈,瑜伽、拉丁舞等休闲娱乐活动,美妆、钩织等技能培训课程,以及直播、摄影等综合素质提升课程,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还为宝妈们开辟了灵活就业的新途径,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老虎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治理为抓手,在城乡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通过 “情感联结” 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精准服务” 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文化浸润” 滋养了居民的精神世界。未来,老虎桥社区将继续深化 “三轴驱动” 治理模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举措,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为居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孙杰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