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送变电:穿过焊花,看见工地上的奋斗故事
2025-02-18 10:09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塔吊运转,机器轰鸣,钢筋碰撞,焊花飞溅……2月12日,在江苏淮安邵庄±200千伏换流站建设现场,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电网建设者正在火热推进一个重大工程。

邵庄换流站是扬州-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二期工程送端换流站,这是国内首个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于2026年建成投运。届时,扬镇直流工程的输送能力可达360万千瓦,相当于春秋季南京市近一半的用电负荷。

据了解,邵庄换流站将运用最新高压交直流混联技术,把长江以北淮安地区的新能源出力通过一回±200千伏直流线路送至长江以南的镇江,再经由交流电网疏散至常州电网进行消纳。

这一过程就如同在现有输电“道路”上开辟了一条“快车道”。扬镇直流二期工程投运后,输电容量将增加120万千瓦,有效缓解江苏电网送电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钢铁丛林中响起热血“交响”

在0℃的寒风里,6双皲裂的手正以毫米级精度校准道路混凝土模板水平差。

“这里每毫米误差,都是未来30年的隐患。”在邵庄换流站道路施工区域,技术负责人曾玄紧盯水平仪,“换流站对地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要求严格,这样才能保障GIS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室外道路的高度差必须控制在3毫米以内,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阀厅更严,必须控制在2毫米以内。”

寒风凛冽,尘土飞扬,他们的专注丝毫不减。

工人们对混凝土模板的各个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从连接处缝隙到整体平整度,每一处都不放过。确认无误后,他们才拿起锤子和钉子,开始固定模板。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在工地上回荡,仿佛是他们奏响的劳动乐章。

糙汉子要干“精细活”

春节复工后,邵庄±200千伏换流站工程重点转向换流变区域施工。

这一区域是整个站的“心脏”,涉及控制楼和阀厅两个关键结构,技术工艺复杂,施工精细要求高。

控制楼是换流站指挥中心,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高度10.4米,而阀厅更具挑战性,建筑面积1598平方米,高度19.95米,采用混凝土墙和钢屋架结构,屋面设计为双层压型钢板保温,以此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以64.4x19.1米换流变筏板为例,除了要确保混凝土的基本质量,如振捣到位以及大方量混凝土的及时供应外,还需要对施工细节进行严格把控。”曾玄介绍,“混凝土浇筑后,我们会覆盖薄膜和棉被保温,防止表面过早干燥。还会用测温仪实时监测混凝土温度,一旦发现异常,就立即启动循环水系统调节温度,确保换流变筏板长期稳定和安全。”曾玄说。

手机相册里的296次思念

在这里,每一根钢筋、每一块混凝土都承载着未来电网稳定运行的重任。

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面对一关又一关技术难题,团结一致,彼此支持。2月12日,恰逢元宵节,傍晚时分,吃完汤圆,大家围坐一起分享家人的照片和视频,这些温馨画面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看!这是我崽第35天学会的歪头杀……”工程技术员徐中权划动着手机相册。当日,徐中权的儿子刚满35天,也是他驻守在项目部的第68天。工作间隙,他拉着身边的同事,幸福地展示手机相册里的296张孩子照片。

项目部里,这样“云养娃”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相册里,孩子从刚出生时皱巴巴的紫红色小脸,到满月时咧开嘴欢笑,每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孩子成长的点滴变化。

徐中权说,等孩子会跑会跳,一定要带孩子来一趟换流站,看看爸爸努力的成果。

邵庄换流站的建设现场,见证了工人们远离家人的坚守。他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江苏电网的发展之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邵庄换流站必将早日为千家万户送去稳定可靠的电力,让光明与温暖常伴每个家庭。

标签:
责编:张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