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斗赏文化,游客慕名访紫台
2025-01-24 10:13  来源:南京日报    
1

春节申遗成功竟然与紫金山天文台有关!

去年12月初,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公布的春节申遗视频中,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了紫金山天文台的身影。

原来,在此次申报工作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了农历知识、编算等方面的资料。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都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计算公布。

记者了解到,不久后,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博物馆就将揭开“面纱”,让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之光、人文之光照耀金陵、辉映华夏、闪亮世界。

打卡明朝“天文望远镜”,感受中国古代天文学辉煌成就

沿着紫金山向上攀登,到达山顶第三峰处,一座中式门楼牌坊映入眼帘,上书“天文台”三字,这就是建成于1934年的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在春节申遗视频中,这座牌坊在开场不久后就“露脸”,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看到,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打卡,还有外地口音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制造精密、花纹精美的浑仪、简仪、圭表、天球仪……看到园区内陈列着的几座明清时期观测天象的珍贵古天文仪器后,游客们啧啧称奇。古人正是用这些仪器,测量出太阳回归年的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并制订出完备的天文历法。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朝时期所制的浑仪,通过上面的窥管圆孔可以观测星辰。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科技巅峰。”在巨大的浑仪前,一群孩子被这件来自几百年前的“天文望远镜”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带队老师讲解。

“春节申遗视频我们全家老小都看了,里面出现了紫金山天文台,还有陈列在这里的明朝浑仪的镜头,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国家宝藏,记录了我们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特别令人自豪。”扬州游客华俪说。

一代代科学家砥砺前行,成就“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今年91岁的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在这里,一代代科学家们继往开来、纵横星际,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目标与碎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取得领先成果。

由于历书的编算,紫金山天文台和春节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作为我国现代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承担了编算专业天文历书和民用日历资料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说,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承担起草的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正式发布并实施,首次明确了农历计算的模型、精度、编排规则等,为农历编算提供了科学的规范依据。有了这部国家标准,国务院将春节等节日定为我国法定假日的规定就有了技术规范支撑。

从这里“仰望星空”,紫金山天文台博物馆即将揭开面纱

日月盈昃,斗转星移。

当年在紫金山上建立的天文台,如今只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机构的一部分。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是紫金山天文台落成90周年,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园区内举办的《气韵再生——紫台观天九十载》展览,吸引了众多“粉丝”前来打卡。“2024年我们一共接待了约20万名游客。春节申遗成功后,近一段时间我们接待游客量有所增加,除了科普研学团外,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慕名而来。”紫金山天文台景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眼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共同努力,建成一座讲述中国现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展示紫金山天文台特色科研成果、构建独特天文科学教育为重点的紫金山天文台博物馆。不久以后,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博物馆将正式投入运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标签:
责编: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