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刘洁)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茅亭路218号,禄口社区医院中医科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为周边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走进中医科,浓郁的艾香扑面而来,诊室内,医生们正忙碌地为患者把脉、针灸、开药方,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以前,我们医院的中医科业务量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中医的认知和信任度不够,再加上我们在推广方面也有所欠缺。”禄口社区医院中医科的张远贵医生回忆道,“但近两年,尤其是去年开始,情况有了很大转变,门诊量大幅上升,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国家对中医工作更加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政策扶持到资金投入,为我们中医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张远贵医生说,“再加上居民们对中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调理身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像面瘫、颈肩腰腿痛、慢性胃炎、失眠、耳鸣耳聋等疾病,我们通过针刺、艾灸、推拿、拔罐、中药等综合疗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张医生一边为患者针灸,一边介绍:“这位陈先生,39岁,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建议动手术。但他想尝试保守治疗,经过三次针灸治疗后,他感觉轻松了许多。我们通过针灸和中药贴敷,有效缓解了他的症状。”
“这位患者长期耳鸣,虽然治疗难度较大,但我们能够通过针、药控制症状,比如减轻耳鸣的声音,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张医生一边说着,一边为刚完成针灸的耳鸣患者整理床铺。还没等他喘口气,又马上转身为另一位患者开方。
如今,每天早上一开诊,候诊区便座无虚席,患者络绎不绝。张医生虽个人精力有限,但他深知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性。他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为了培养年轻医生,我经常带领他们学习经典医籍,分享临床经验,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在辖区,居民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大。张远贵感慨道:“过去患者肩膀或膝关节疼痛来门诊,我经常因为方便,开些西药止痛,虽然当时能缓解疼痛,但是过不了多久,疼痛又会卷土重来。”如今,情况大有改观。张医生说:“现在患者来就诊,我就会让患者尝试针灸、拔罐或者理疗,很多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觉得效果特别好,下次来直接就要求用中医方法治疗。”
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变化同样明显。张医生回忆道:“过去,我们只能给他们开前列康这类药物,虽然当时有点效果,但长期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然而,现在经过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出奇地好。张医生自豪地说:“其实从针灸的角度看,很多疾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
54岁的施女士就是中医治疗的受益者之一。她长期睡眠不好,眼睛干涩刺痛,但西医检查却查不出问题。张医生说:“上次我给她开了滋阴养肝明目的中药,让她泡水喝。没想到,复诊时她告诉我,中药茶饮效果非常好。”
一位来自高淳的女患者听说村里有人在张医生这里治好了失眠,便慕名前来。她激动地说:“同村的人失眠在您这里看好了,剩下的药又给了失眠的亲戚,结果效果依然非常好。我以前睡眠不好,整夜睡不着,后来身上还长了带状疱疹,去住院挂了六天水,可现在还是睡不好。睡不着的时候就头晕头痛,住院期间一直头痛、胃痛,连东西都吃不下。”张远贵医生听了她的描述后,认真分析了病情,给她开了舒肝和胃的中药,并特意加了一点玫瑰花来缓解她的焦虑情绪。张医生还耐心地建议道:“您平时有条件的话,可以早晚散步半小时,或者运动时锻炼快步走,这对改善睡眠和身体状况都有帮助。”
在治疗过程中,张远贵医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张远贵医生表示,“比如对于一些刚做完手术的患者,我们会采用温和灸和中药调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身体机能。”
正说着话,一位面瘫患者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自述早上刷牙时,嘴巴含不住水,口眼歪斜,显得十分焦虑:“张医生,我这是怎么了?”张远贵医生经过仔细诊断,很快判断出这是面瘫。他温和地安慰患者:“这是面瘫,针灸、中药效果确切,你放心,我们会尽力帮助你恢复的。”
张远贵医生不仅对面瘫的治疗得心应手,还特别擅长处理胃肠不典型增生、肠易激综合征、焦虑症以及慢性过敏性鼻炎等症。他自豪地说:“目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口碑相传而来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禄口社区医院中医科的名声愈发响亮,不仅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就诊,还赢得了众多外地患者的认可。对此,丁伯贵院长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中医的投入,推动中医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探索和优化中医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音。”他坚信,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相结合,将为居民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