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南京千名博士招引周活动启动,数千名全球博士和高层次人才来到南京,他们走进南京博物院,共同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刚刚过去的一周多时间内,南京全城都动了起来——
夫子庙、南京博物院,栖霞山、固城湖水慢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馆、力学小学……南京多个自然人文景观、产业科创地标和生活服务配套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海内外博士。
与此同时,在宁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一场接着一场举办。在市委人才办的统筹组织下,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部门负责人纷纷走进高校论坛现场,化身城市“推介官”,张开怀抱诚邀人才来宁发展。
这一周,是2024“南京千名博士招引周”。这座城市,面向全球人才发出诚挚邀约,招聘博士岗位超3000个,并首次统筹全市创新平台、基础教育和自然人文景观等资源,设计25条博“揽”金陵产业专线,为人才与城市搭建相互感知、双向奔赴的平台。
南京为何要如此重视招引周活动?透视一场活动,可以看到一座城对人才的态度。
架桥:以“城”相待邀人才赴约
“对我来说,这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非常适合个人课题未来产业化落地”“政策很友好,力度很大,又有历史文化这个加分项”“很美,很宜居”……
博士招引周期间,不少博士、博士后向记者称赞南京的引才政策、创新创业环境,并表示愿意将南京作为未来就职首选之城;本就“中意”南京的则态度更加坚定,“没选错!”
百闻终觉浅,亲见方知深。这并不是南京第一次为博士举办招引周活动,却是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人才提供更加直观的体验。
“我是第一次来南京,之前也没怎么参加过这类活动。”在线下活动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牛博士充满期待地说。她是山西人,从小就从语文课本上认识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一直对南京颇为向往,在获悉招引周活动后,便果断报名参加。
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宁、留宁,首先看的是城市的诚意。
每年的5月18日,是南京与人才的专属节日——“南京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和专属节日的方式向人才致敬,展现南京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今年“南京人才日”重点聚焦两院院士和青年人才等人才群体,从开幕式到6月的近一个月期间内持续举办了5场重点专项活动和10场系列特色活动,向海内外人才发出携手发展的时代邀约。
一路走一路看,牛博士惊喜地发现南京非常适合个人课题未来产业化落地。她告诉记者,自己报了一家在宁高校的岗位,希望能留下来先做好课题研究,等出成果了再好好落地转化。
南京不会辜负牛博士的期望。12月26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据了解,南京已建立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与在宁高校签订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协议,启动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并在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校分中心,有效牵引高校“创新源头”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对接。
托举:政策支持+创新平台+产业保障
人才愿不愿意来,还要看城市值不值得去。
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大市、科教名城,南京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众多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热门之地,其引才政策和人才发展环境,无疑是海外学子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招引周活动期间,南京积极组织并安排了政策宣讲、重点单位走访等环节,向海内外博士人才全方位展现引才诚意与发展机遇。
“政策力度肯定是重要考量项目。”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刘博士直言,自己是新疆人,目前心中几个备选城市和家乡距离都差不多,关键就看政策和城市创新环境。他觉得南京的人才引育政策覆盖面广、力度大、连续性强,对自己很有吸引力。
事实上,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更具归属感的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南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政策礼包”自然也颇有分量。
近年来,南京接连推出“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紫金山英才计划”等系列人才政策,统筹校地企资源,承诺在学校优厚待遇的基础上,叠加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帮人才“上一步台阶”。同时,作为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南京还坚决破除“论资排辈”“以帽取人”,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给予长周期稳定支持,充分赋予用人单位举荐权,不拘一格评才荐才。今年市级人才培养计划中,46.7%的名额直接给到高校院所,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53.3%。
“南大的物理学科一直是顶尖的,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这正是我所向往的平台,一个能让我充分施展才华的地方。南京还拥有众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跨学科合作的机会也非常丰富,这无疑为我的学术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内,看着新一批仪器“入住”实验室,南大物理学院准聘副教授方博士干劲十足。这位“90后”告诉记者,如他一般的海外博士人才在回国就业时,非常看重创新平台水平。
方博士的研究项目依托尖端精密仪器,在极端条件下利用原子级的“机械臂”技术,对原子进行精准识别的同时实现操控,搭建纳米级的功能器件,最终实现基于新结构、新原理和新材料的芯片、传感器。目前实验室正在搭建中,但方博士已将科研计划做得差不多了,“我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大展拳脚了!”
除了政策支持、创新平台集聚,南京还有产业保障,能让人才接近产业一线,有“用武之地”。
近年来,南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依托资源优势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夯实先进制造业发展根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南京特钢材料、大飞机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博西家电全球研发中心、菲尼克斯超级工厂、LG新能源等标志性总部项目落户,小米华东总部投运,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
保障:把百万英才的“衣食住行”放心上
“南京非常重视人才,这里的服务能给人归属感,有种家的温暖。”前不久,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董帅出差前往海口,全程体验了紫金山英才卡机场安检、候机等便捷服务,还在机场贵宾接待处的帮助下找回了不慎丢失的身份证。
记者了解到,聚焦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关键小事”,南京重点抓好院士专家、青年人才等“关键群体”,用好“紫金山英才卡”以及“12345”人才服务热线等“关键渠道”,着力打造人才安心安业的服务环境,支持人才在南京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仅紫金山英才卡2.0版上线近一年时间内便已新增发放超6000张,累计服务各类人才9.5万人次。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毕业的戴博士,主要从事有机固体废弃物热化学转化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在废塑料微波热解制备石脑油或单体的技术与装备领域实现重要突破,目前正逐步迈入转化落地阶段。前段时间,戴博士入职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如今和爱人住在人才公寓。“本来刚回国还担心住房问题,没想到人家已经特别贴心地考虑到了。我们到公寓一看就喜欢上了,房间很干净明亮,各种设施齐全,可以完美拎包入住,还离学校很近,特别方便。”不过,最近戴博士已经开始看房子了,“公寓再好也是过渡,以后就在南京扎根安家了。”
当怀揣着不同梦想的人才从不同国度奔赴城市而来,人才之于城市的体验也各有不同。江博士看到2024南京千名博士招引周提供的丰富岗位后,打算来南京实地体验,却因为对免费过渡住房服务不够了解,打算放弃来宁。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不仅主动提供“一对一”服务,还根据江博士的建议优化了网上申报流程。被南京的满满诚意和专业打动,江博士不仅自己奔赴南京,还带了外地的同学一起,“太有诚意了,我就决定再过来看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落地,从部门负责人到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渗透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细节,既能汇聚成温度与善意,也能塑造出魅力与形象,无形之中影响人才的好感与选择。此次博士招引周活动,南京专门为人才们准备了“青柠有礼”礼包,包括短期免费过渡性住宿、免费地铁通勤福利、13家景区免费开放等服务。
近日,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结果公布,南京再次荣膺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两项权威榜单中,南京分别位居全国第七和第六。数据显示,当前,南京人才资源总量达41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近46万人。
据统计,本次博士招引周活动,南京共吸引近30个国家超18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参与,累计收到国内外博士简历近1.4万份,约970名海内外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参加了线下产业专线体验活动。
今年的招引周活动华章已然奏罢,可那袅袅余音,仍在人才们的心中持续回响。一次线下活动现场,来自英国约克大学的博士后文博士,掰着手指头向记者列举着此行了解的“南京优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政策友好、生态环境宜居、经济发展稳健……他说:“如今,南京已然成了我求职的首选之地,而且我还打算在回去后,向师弟师妹们热情推荐这里。”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