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思政课教育教学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南京邮电大学共同主办,来自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等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辛向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王永贵,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曹劲松,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等6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韩庆祥教授重点解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他强调,改革有前后两个半程。在前半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会提出的改革范围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领域;在后半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全会提出的改革范围更广,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计推进的“制度建设”“国家治理”“系统集成”这一总框架、总方向、总逻辑下,强调进一步全面系统推进改革,要求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辛向阳教授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基本问题”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强调,现代经济本质上就有市场经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离不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环境质量高、市场运行质量高、市场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丰富内涵,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经济效率、更美好的经济伦理和更公正的经济秩序。
王永贵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为“领会精髓要义 讲准讲深讲活”。他强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领会全会精神的精髓和要义,准确把握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实践,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三中全会《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系统部署。要讲准讲深讲活全会精神,一要原原本本研读文本,吃透全会精神;二要增强问题意识,吃透改革要求;三要采用对比方法,吃透改革举措;四要有创新意识,做好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
李扬副院长的主旨报告题为“理论传播何以‘引流’‘植入’‘Z世代’”。他指出,新时代的理论传播必须面向青年、抓住广大青年,以思想含量赢得传播流量,以思想理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寻求理论传播的“破壁”“出圈”“引流”“植入”,要把握当代青年人的文化生态特质,做与时和势相匹配的理论传播。理论表达效果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让正能量更强劲、引导力更丰沛。理论传授链条既“众筹化”,又“交互化”,让青年群体在理论众筹与交互中,获得价值的认同、精神的满足与思想的慰藉。
曹劲松院长的主旨报告题目为“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价值逻辑、时代向度与主体建构”。他指出,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叙事境遇中确立了价值逻辑: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国家治理、以开放为格局促进改革发展、以进取为目标完善制度机制、以创新为引领创造中国奇迹、以担当为己任增进人民福祉。与之相应的,它彰显着时代向度: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铸就主体自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劲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发展智慧。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和激发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其主体建构要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科学把握主体精神的建构逻辑;第二,用好用活主体精神的建构方法;第三,不断拓展主体精神的建构路径。
张亮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为“开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新形态”。他认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考察人类社会何以发展以及如何发展问题的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这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宏大社会实践总结出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学理内涵,其哲学贡献在于将改革上升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根本动力的新高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作出了系统性、原创性的发展。
会议还举行了分论坛研讨,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育教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创新、数智时代青年价值观引领的困境与提升等主题深入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