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提“质”共进!第五届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2024-11-25 19:5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每一次创新,都是敢想敢做的坚持;每一个案例,都是且行且思的智慧。”11月22日,第五届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科技管理部门、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的专家和代表110多人参加活动,3万人次观看决赛网络直播。

本次决赛汇聚了来自高端装备与绿色制造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产业三大领域的22支精英队伍,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这场跨行业、跨领域的激烈角逐,展现了各参赛队伍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我国高铁、地铁线网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然而,在令人骄傲的背后,是随着轨道交通运营年限增长之后的设备老化、结构病害增多等问题。面对行业痛点,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主业,主动布局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维,以数字孪生底座+时空分析算力+业务算法模型多轮驱动为抓手,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创新研发应用装备、算法和场景应用,实现进口装备国产化替代,解决了软硬件定制性差、自动识别率低等问题。其自研的SceneGIS三维数字底座平台,打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的数字孪生场景化应用,可实现隧道结构健康的不同尺度监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研究将扫描、摄影模块挂载于大型检测车、客车或网轨隧一体化车等高速检测,并拓展AI病害识别、钢环加固等应用场景。”公司交通工程板块副总经理、总工段伟介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与传统的石化产品相比,生物基产品凭借其碳减排、可再生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正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30年,我国生物基材料及化学品替代率将达25%。”南京先进生物材料与过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伟说,在生产原料(资源)和生产方法(路线)大变革的时期,开展可再生资源的安全绿色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正当其时。围绕双碳战略,从江苏传统优势化工产业出发,公司聚焦聚氨酯这一量大面广的“第五大塑料”,先后投入超1.3亿元进行生物基聚氨酯项目的创新研发和成果落地,致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地沟油、棉籽油等非食用性油脂为基础原料,深度挖掘产品共性问题,并借力机器学习快速筛选,开发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生物基多元醇。据悉,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实现原料、过程、产品的全流程绿色化,形成了包括生物基聚氨酯特种结构胶、防腐涂料、建筑结构胶、电子灌封胶、软泡在内的五大类生物基聚氨酯新材料,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的构建材料、医药农药中间体、高值化学品等产品工程,已完成多个品种千吨/年到万吨/年的产业转化。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省优势产业之一。在中国集成电路百亿产业规模前15强中,江苏的无锡、苏州、南京、南通榜上有名。如何进一步引领地方产业提档升级?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正致力于此。“南通集成电路产业虽具有一定优势,但发展不均衡,封测业占比较高,达到60%。同时,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创新要素支持不足,亟须引进高水平的研发和创新平台。”研究院项目主管王恒鹭表示,南南通研究院建成八年来,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紧扣新质生产力涵盖的“新服务”“新人才”“新技术”三个关键词破题解题,硕果累累,打造了校地合作的成功典范。

最终,南京先进生物材料与过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获得一等奖,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获得二等奖,江苏道金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获得三等奖,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获得优秀奖。同时,常州市科学技术局等6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据悉,今年是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大赛成功举办的第五年。5年来,每年都有近百家参赛单位站在舞台上,总结创新经验、展示创新风采,每年有超1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大赛,对于营造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氛围,加快推动高质量企业、企业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
责编:张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