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为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中国(南京)软件谷。13年来,软件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全国屈指可数的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之路。
一、软件谷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并作出全面部署。近年来,软件谷紧紧围绕区委“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部署要求,牢牢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优势、目标定位和科学方法,锚定软件信息服务业主航道,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主方向,向“新”而行、向“新”图强,扎扎实实巩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以“高技术、高质量、高效能”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形成了“三个比较优势”。
一是聚链成群的数字产业优势。经过13年的发展,软件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工业软件:集聚工业软件企业30家,基本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新型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的全覆盖,其中,翼辉信息嵌入式操作系统(SylixOS)内核自主化率100%,实现了工控操作系统内核完全自主;维拓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弥补了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产业链短板;国睿信维是工信部认可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凯奥思则打通了数据要素资源化向“资产化、资本化”转变的实施路径。信创产业:集聚信创产业链企业170家,成功获批建设江苏省信创先导区、江苏省信创产业生态基地,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信创软硬件、信息安全等完备的信创产业链。诚迈望龙信创电脑企业总部成功注册,华为牵头的“宁开云”自主可控软件开发工具公共平台正式揭牌。人工智能: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30家,其中拥有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10家,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电商、货运、通信等行业领域,华为小艺、硅基炎帝、汇智互娱3个生成式AI大模型获得中央网信办备案。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名单,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低空经济:集聚低空经济企业17家,主要涵盖飞行器研发和制造、无人机软件研发两大类,今年3月份,亿维特自主研制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T9原型机成功首飞。商业航天:航天宏图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与地理信息一体化软件平台,实现了卫星遥感基础软件的国产化替代,成功发射首批4颗雷达卫星。航天科工8511所即将发射3颗卫星。智能网联汽车:集聚行业重点企业50家,依托中科创达、宝马诚迈、能可瑞等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智能驾驶、定位雷达、充电储能等产业细分赛道,加快培育软件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
二是活力充沛的科技创新优势。紧紧围绕区委“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目标定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强化创新主体提量、创新载体提质、创新氛围提优,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培育创新主体。满运软件、中科创达、诚迈科技、嘉吉投资4家企业入选市级总部企业;博智安全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翼辉信息、国睿信维牵头的“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截至目前,累计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2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集聚独角兽、瞪羚企业52家。建强创新平台。累计集聚各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中软国际—华为云创新中心等9个公共技术平台,构建起创新发展的基础底座。做优创新生态。培育润和软件、诚迈科技等11家开源商业化企业,积极参与10个开源社区建设,孵化商业化产品39个,服务企业近2000家。
三是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的软件产业发展规律,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强化生态筑基,以系统思维营造浓厚产业生态。生态引领价值不断显现。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今年以来,成功引入华为引望智行、拓维信息江苏总部等重点项目47个,其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6个。产学研深度融合。2023年沁恒微电子、众能联合等73家企业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数字化信息平台等合作项目149个,合作金额超5700万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充分利用“及时雨”直达平台、智慧平台,服务推动4000余家企业在软件谷实现“一个账号、一个平台、一网通办”。建设“1+4+8”网格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深化“及时雨创贷”等金融服务,傲拓科技、沁恒微电子等60家企业进入市级以上资本市场培育系统。助力企业加快输出“中国数字标准”,相关案例被商务部、工信部、中央网信办选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实践案例》。
二、软件谷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对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在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从产业链来看,虽然软件产业规模逐年提升,但工业软件、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规模仍然较小,且企业目前多数处于技术突破、产品研发阶段,研发投入大,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虽然拥有一批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实力的“明星企业”,但企业辐射效应不够,现阶段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周边适配企业落户软件谷的还不多。从创新链来看,虽然汇聚了一批特色创新主体和创新载体,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等瓶颈制约,尤其是创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有待进一步突出企业需求导向,探索高校院所以“揭榜挂帅”的形式,为谷内企业提供定制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真正实现谷内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双向奔赴”。从技术链来看,处于中间环节的企业居多,底层技术和前沿应用方面的企业较少,需进一步通过一定的产业扶持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引导各类科技创新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使技术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人才链来看,缺少既懂科研又懂市场的“技术经理人”;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端产业人才引进难、落地难的问题长期困扰企业。
三、软件谷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立足现有资源禀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软件名园为目标,统筹推进优势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以实际行动为雨花“当好抢占新领域新赛道首发区”作出贡献。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坚持以华为南京研究所、中兴通讯南京研发中心、江苏满运、希音科技、浩鲸科技、亚信安全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和调度,保障重点企业稳定运行,进一步做大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产业规模。定期对规上信息软件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软件业务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挖掘潜力。
二是壮大新兴产业发展矩阵。以诚迈科技、润和软件、胜科纳米、国瑞信维、中科创达、亿维特、航天宏图等为核心,延长信创、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产业链条。持续加大相关赛道企业壮大和招引,重点打造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专业园区,形成“一龙头一产业、一园区一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华为开源鸿蒙、开源欧拉生态建设,积极推动中软国际-华为云创新中心的深度转型,加强开源服务。深入推动“智改数转”,打造一批星级上云企业等智改数转项目,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
三是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依托睿悦信息、艾迪亚、亿嘉和、佗道医疗、汇智互娱等重点企业,集中力量培育元宇宙、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梯队。鼓励有条件的领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等方式,进入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强化场景应用服务,探索建立“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未来产业交流平台,持续完善产业生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
四是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保障。深化产学研合作,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基础研究、联合攻关,破解供应链“卡脖子”难题。提升华为南京数字经济赋能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为中小企业赋能赋智。积极培育“耐心资本”,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者:中国(南京)软件谷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