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春运机场急救室:医路相伴 护航生命
2019-02-01 08:56: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头疼脑热、晕车晕机,这些病症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小小的“门诊科室”。但这里并不是医院,而是位于禄口国际机场航站楼里的24小时医疗急救室。这里的医生不仅承担着机场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保障任务,还要承担每天近9万名进出港旅客、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1月28日,春运第8天,机场迎来节前出行高峰,医疗急救室比平时忙碌了许多。

  一部对讲机、一部手机、一袭白衣、一个急救箱,这是女医生夏涛上班的标准装备。与其他医护工作者工作的医院不同,26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是他们的“主战场”。

  “肚子疼不疼?以前晕不晕车?小孩多重啊?如果有80斤的话,可以吃一支这个药。放心吧,没有什么大碍。”在医疗急救室内,夏涛正在给一名哭闹的孩子问诊。

  听了他的话,孩子的母亲长舒一口气,“我们全家回贵州老家,孩子太小,就怕路上有个头疼脑热,医生看过了,上飞机也就安心了。”

  和普通全科门诊一样,旅客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都可以在医疗急救室里接受院前基本检查。进入春运以来,医疗急救室平均每天接诊30多例、出诊10多例,最多的一天,转运病人达3次。

  春运已经进入高峰,机场每天进出港的旅客数字不断攀升,“逞强”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一名独自带着孩子前往三亚的旅客晕机严重,夏涛劝其放弃旅行,但他依然坚持登机。无奈之下,夏涛只能给他开了一些药,看着他吃下。“像这样的病人很多,他们认为来机场是坐飞机的,不是来看病的,因此坚持要出行。”说起这些,夏涛非常着急。前不久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飞机下降的时候突发心绞痛,夏涛和同事紧急赶到,联系救护车将其转运到医院,老人才得到及时救治。原来老人一家去海南旅游,整个旅行途中他一直感觉劳累,胸闷心慌,但不想扫兴,就一直没有提,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很多旅客总想着旅行结束再说,延误了病情,甚至是要命的。”夏涛说。

  记者在医疗急救室采访了一个上午,都没有遇到出急诊的病例。夏涛淡淡地笑道:“这里没有大医院急诊室里那么多的惊心动魄。这样很好,旅客们都能健康、平安出行,才是我们最希望的事情。”

  不过,这里也曾发生过“生死时速”。有一次,一名孕妇在飞机上突然生产,情况危急。飞机一降落,急救室的医生就火速上了飞机,给孕妇和婴儿做相关的保温、人工呼吸等措施,最终母子平安。

  前几天夏涛值班时,对讲机里突然呼叫,说有旅客突发哮喘。她拿起急救箱迅速跑到登机口,当时病人脸色煞白,心率骤降,同行的医生做起了心肺复苏,夏涛为病人做了紧急救治。本以为是一次寻常的出诊,却没想到几天后她收到了病人的感谢信,信的最后写道:“永生不忘。”夏涛说,看到这4个字,自己不由湿了眼眶,“能为旅客提供帮助,我很骄傲。”

  本报通讯员李晗旭 本报记者葛妍

  本报实习生闵宪直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