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这活,明天绝对不能干!”
6月13日下午4时,金陵石化烷基苯厂直接作业环节风险识别会上,承包商老张刚递上动火申请,就被当场否决——他的作业区隔壁储罐残留易燃物,可能引发危险。这已是本周第三次承包商申报的常规动火作业被按下了“否决键”。
这一幕,正是该厂“前审中督”安全管控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作业环节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防御”,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痛点:倒逼出的“安全革命”
时间拉回五年前,工厂建立了基层车间施工作业申报机制,主要对次日作业内容进行备案,由安环部门进行审核。
“但实际操作中,面对庞大厂区、海量且突发的作业,传统的‘备案审核’出现不足,作业量与作业面不能完全受控,作业风险点较多,这是一个痛点。”工厂安全总监芮军介绍。
为解决此矛盾,2022年5月,一场深刻的安全管控升级悄然启动:在原有申报基础上,工厂设立了每日“联合审查”硬核环节,每天下午4时,相关部门准时会诊。
生产、技术、机动、安全、属地车间和作业承包商等部门和单位“掌门人”,准时齐聚会诊,用“火眼金睛”像CT扫描般审视每一项作业、每一处细节、每一份方案。
“没有全票通过,作业不能动工,焊枪别想点火!”芮军说。
“前审”:把风险消除在作业前
6月10日下午4时,会议室里,技术员小王正汇报:“明天储区管线改造,但10米外有苯类物料……”安全部立刻打断:“要么清罐,要么修改方案!”
这是该厂正进行的作业“前审”。“前审”是工厂安全防线的第一道闸门。各部门负责人、常驻及次日作业承包商代表悉数到场。汇报、争论、研判,空气里弥漫的不是茶香,而是对风险的“嗅觉”,每项作业都要过五关斩六将。
“CT式扫描”:作业区域藏着什么“危险”物料,环境有没有“暗雷”,承包商的人手、装备靠不靠谱等等,每一个变量都被放到“显微镜”下审视。
“亮剑门槛”:联合审查提出“必备条件清单”,划出“一票否决红线”,明确“硬性改进要求”,提前“揪出”不安全因素,将风险彻底“识别-隔离-清除”在动火之前。
“动态清零”:非必要作业果断砍掉,高风险作业方案当场优化,从源头“挤水分”,保障作业安全。
“中督”:全天候“鹰眼”反“三违”
6月12日中午12:20,安全督察队长老赵突击检查。发现焊工小刘没有按标准系好安全带,正踩在管道上作业。“立刻停工,扣分,培训!”老赵铁面无情。
当作业许可证发出,安全督察大队、监护人、管理人员,如同“永不疲倦的电子鹰眼”,在全厂布下天罗地网,有作业必查,见违章必究!
“零容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这是触碰不得的“高压线”。每日督查通报,每半月检查记录“晒”网,考核问责毫不手软。2025年1-5月,安全督查通报10期,全部上网公布,考核35起。
“无空档”。深夜、周末、节假日,安全督察“不打烊”!越是“空档期”,管控越要“提档升级”。
“再升级”。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工厂安全管理再升级:动火作业全面收紧,一级动火按特级办证,盲板作业需厂领导亲批;未分级作业,审批权限直接提档,现场带班,严格执行新的“7+1”制度。
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防御”,工厂实现连续多年无重大险情、连续20年生产零事故。
“安全不是成本,而是生存底线,每一次否决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芮军望着厂区安全警示牌说。(袁宏桥 陈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