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2日连云港讯 近日,海州区浦南镇集瑞园的现代化大棚内一片繁忙,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转移培育好的蓝莓幼苗,大棚顶部的温控设备实时显示着室内温湿度,技术员在旁细致指导移栽间距与初期养护要点。
“以前种蔬菜靠经验,现在改种蓝莓,有了温控、滴灌这些‘科技神器’,生长环境能精准把控,我们务工收入也稳当多了!”正在劳作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据悉,集瑞园今年调整种植结构,将传统蔬菜种植改为蓝莓种植,引入温控系统、基质栽培、滴灌等现代化技术,既减少人力成本,又保障作物品质。目前基地40多亩蓝莓已完成育苗,即将全面移栽,预计春节期间上市,单个小盆产量可达8000颗左右,不仅能丰富节日市场供应,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务工岗位。
特色种养齐发力,富民增收有新招。在朐阳街道,养蜂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甜蜜事业”。街道园林村50多个蜂箱整齐排列,今年产出槐花蜜1000多斤、百花蜜400多斤,以每斤50元的价格热销,目前已售出950斤,年营收达3万至4万元。天然纯正的蜂蜜深受市场青睐,让养蜂户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增收,也为海州区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亮点。
而在岗埠农场高效农业示范园,科技赋能的大棚种植同样成效显著。眼下,园区14个现代化大棚正迎来鲜切花种植高峰期,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分拣百合种球、精准埋植于施好有机质肥料的垄间,随后细心覆土、连接滴灌水管,每一道工序都彰显着精细化种植理念。
“我们用了一整个夏天对大棚杀菌消毒,搭配有机质肥料打底,从源头保障百合花生长环境。”园区负责人魏建东介绍,园内自动温控系统通过电控风口实时调节温室温度,水肥一体化技术则将水分和养分精准输送至百合根部,彻底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目前,最早定植的1.3万株百合长势喜人,预计元旦即可上市,其余近19万颗百合种球将陆续在春节前后批量投放市场。下一步,园区还计划引入郁金香等品种,让“大棚+科技”模式迸发更多产业活力。
如今,从浦南镇的科技蓝莓种植,到朐阳街道的特色养蜂产业,再到岗埠农场的智慧鲜切花培育,海州区立足资源优势,以科技为翼,大力发展多元特色种养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入先进技术,不仅丰富了农产品供给,更让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赵威娜 徐卫 郭丹蓓 王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