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4日连云港讯 海州区浦南镇太平村深挖红色资源,将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实践活动,让红色精神浸润童心,让拥军暖流凝聚合力,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清明祭扫忆先烈,红色故事润心田。“王鸿玉烈士出生于太平村,1966年为救三名儿童光荣献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像他一样的先烈用热血换来的……”清明时节,太平村党委副书记李超在烈士墓前讲述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而村民献花、祭扫的身影,正是国防教育实践教育的生动写照。孩子们在祭扫后纷纷表示,对王鸿玉烈士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意,要以先烈为榜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夏日磨练强意志,迷彩少年显担当。烈日炎炎的夏季太平村,一场以“培养国防意识争做小小兵王”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村委会广场拉开帷幕。身着迷彩服的孩子们在李超和教官的带领下,挺胸抬头站军姿、整齐划一练队列。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孩子们却没人叫苦叫累,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坚毅。这场别样的“军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厚植国防情怀。
村馆研学知历史,英雄精神记心间。村史馆内,“太平村烈士名录”展板前围满了认真倾听的孩子们。李超指着展板上的名字,将解放战争时期的烽火岁月娓娓道来,烈士们的战斗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孩子们仰着脑袋,眼神中满是崇敬,悄悄把“英雄”二字刻进心间。沉浸式的研学体验,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让国防精神代代相传。
多维举措固双拥,军民同心促振兴。“国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里。”李超介绍,太平村坚持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参观红色展陈等活动,还联合退役军人服务站组建“老兵宣讲团”,让参战老兵用亲身经历讲活国防故事。同时,太平村将拥军优属纳入乡风文明建设,每逢春节组织工作人员敲锣打鼓走访慰问军属家庭,为现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之家”牌匾,让“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浸润家家户户。
太平村将国防教育、拥军优属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将国防教育的“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在太平村,退役军人主动参与村级治理、产业发展。身为退役军人的李超,积极牵头创办家庭农场,带动村民增收,他也荣获海州区“乡土创业能人”、连云港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连云港好人等称号。“我们把国防精神融入乡村建设,既守住了‘红色根脉’,也蹚出了共富新路。”李超坚定地说道。
如今的太平村,烈士墓旁草木常青,迷彩少年的身影成为乡间最鲜活的风景;拥军优属的暖流滋养沃土,产业兴旺的画卷徐徐展开。太平村正以国防教育为纽带,以双拥共建为动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李滨芳 郭丹蓓)













